一塊大布,按照風力原理掛在船上,就能使船的行進速度大大增加,這實在是人類的傑作。這塊布就是風帆。風帆是利用自然界的風作為動力,推船前進的工具。它與槳、櫓、篙不同的是,帆不受人力的局限。關於帆的發明,有一個傳說是:大禹看到一種叫鱟魚的魚,這種魚的形狀很奇特,身體扁而寬,眼睛長在背上,嘴長在肚腹之下,而背上生有高七八尺的鰭。每當有風吹來的時候,它的鰭就收攏起來。它在水裏的速度可謂驚人。於是,大禹照此發明了風帆。另一個說法是,古代中國的一位漁婦,在漁船上晾衣服,風吹動衣服,帶動了船的前行。這個漁婦就用舊衣服縫成一塊風帆,並裝到船上,希望借助風力來減輕她丈夫劃槳的辛苦,於是風帆就產生了。

風帆的發明促使船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能使船舶大幅度提高航速,能使船舶大型化,擴大了船舶的航區尤其是使船舶的遠洋航行成為可能。在戰國時期,風帆在南方應用已經較為廣泛。

早期的帆是不能轉動的,隻有風順時才能使用,風不順就隻能落帆劃槳。後來人們在航行的實踐中逐步發現,即使不順風,隻要使帆與風向成一定的角度,帆還是能形成推船前進的風力的,於是人們又創造了轉動帆,在逆風的情況下,船照樣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