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怎樣堅守住自己的位置(1 / 3)

主管的位置是通向高管層的重要階梯,凡是有進取心的員工必然對這一位置虎視眈眈,因此已經坐上這一位置的人絕不可掉以輕心。那麼,怎樣才能堅守住自己的位置呢——權力,崗位職責付予主管的權力能夠運用得當,主管就一定能穩坐釣魚台。

1.要做一個理智型的主管

主管作為部屬直接麵對的權力化身,不要以為自己就是龍頭老大。應該在剛柔兼濟之間行事。不要輕易地發揮你的權力作用,更不要在權力的陶醉中失去理智和自我。否則,你會被另外的權力和民意打垮。掌權之要訣在於讓別人尊重你的權力,而不是嫉妒和低估你的權力。

權力是帶有強製性手段的,但是在掌權時切忌失去理智是企業主管必須牢記的要點。

美國管理學家卡特·本雅克說:“永遠做一個理智型的掌權者,才能長久地把握權力的時間。”因此企業主管要掌好權力,必須學會控製自己把握自己,針對部屬的個性行權,這樣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傲慢型的主管要改變形象,必須多和部屬溝通,讓部屬知道你並不像他想像中的那麼傲慢,不可接近。

有言道:“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令則不行。”故此在這個重視溝通的時代裏,一位好的主管最需要磨煉的溝通技巧是什麼呢?

我們的答案是:如何善用身體語言表達自我、洞悉對方。

“溝通”也許是管理類書籍裏最常用的一個詞,但也是企業主管們篤行最差的行動。一項研究顯示,人們多半要花上百分之八十的時間,用在說話、傾聽、閱讀或書麵表達等意見溝通行為上。但這隻是口頭溝通和書麵溝通而已!像其他舉止如眼神、手勢、麵部表情等,也算得上是一種溝通的方法,我們稱之為“無聲的溝通”。

改進有聲語言和書麵溝通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工商企業主管在溝通上麵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在於如何說得更好,而在於如何從互動過程中,真正抓住對方內心的真意。你想做一位好主管的話,現在最迫切要學習的是如何解讀身體語言、掌握身體語言、以及活用身體語言,而非說話技巧。簡單地說,懂得解讀身體語言,你將會在溝通時驚奇地發現:喔!

原來你的真正想法是……“啊!他擔憂的不是這個,而是關心……

並洞悉對方真正的想法,做好溝通工作。

有證據顯示:人類平均一天隻說十一分鍾的話,其餘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都在和他人進行身體語言的“無聲的溝通”。

在社交場合的談話中,大概隻有三分之一的訊息是靠語言在傳遞,其餘三分之二是由無聲的身體語言來傳遞的。你有同感嗎?

至於在較正式的工作溝通時,身體語言的表達至少也不會低於百分之五十的比例。總之,溝通在重視口語表示之外,更要懂得用身體語言去溝通的技巧。

“要達到上乘交際溝通,除了要具備說話的技巧之外,眼神、個性、人緣還有你夠不夠坦誠,都是基本的要素。”溝通訓練專家德魯克在《溝通藝術》一書中,明確點出了身體語言散發的信息,也是溝通成功的關鍵因素。

因此,當你和別人溝通時,千萬要留意自己的身體語言。否則,就算你口頭已傳達了正確的信息,也無法將自己所要傳達的信息全部準確送出。

身體語言有強化口語說服力的功能。懂得如何利用肢體的輔助,進一步表現你更真切的情意……將使你的溝通技巧更上一層樓。

當然,一位優秀的主管會在溝通時,相當注意對方的眼神、手勢,熟悉他們的神態與動作。

通過仔細的觀察,並解析對方心中的真實想法,如果做不到的話,還是很難達到真正溝通效果的。

你希望學會如何洞悉對方心中的想法嗎?

你希望通過無聲的溝通增強你的影響力嗎?我建議你:選一本有關身體語言的參考書好好研究一下,當然你也可以花點錢去參加有關這方麵內容的研討會。

一位主管因溝通能力不足所遭遇麻煩和欠缺其他能力所遭遇的麻煩會一樣多,甚至可能更多。因此,如何改善人際溝通能力……發揮潛能已成為終身必修的一門學問了。

2.權力大責任更大

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人最難忘,雪中送炭者和落井下石者。部屬出了禍,如果主管自己扛,這就是雪中送炭者,否則就是落井下石者,對於主管來說,中間狀態是很難的。

危難時主管向部屬伸出一隻手,會比他成功時伸出兩隻手拍出的掌聲更容易讓他感動。部屬信任你,在某種程度上,不是因為你的權力,而是因為你能夠承擔責任,有了禍勇於為部屬承擔責任。部屬出了問題有人替他擋駕,此時的關懷更會令部屬感動,更會增加部屬對你的信任。

對於一位稱職的主管,部屬闖禍,請先冷靜地檢討一下自己。如果完全是因為部屬自己的疏忽,可以和他冷靜地分析整個事情,告訴他錯在什麼地方,應該如何改正。別忘了加上這樣一句話,全力以赴地做事,冷靜地處理每一件事,上司永遠是他們的後盾。

要是下屬犯錯,主管自己也有間接責任,可以在與他單獨會麵時,將事情弄清楚。最好不要推卸責任,當然也不是要把所有的錯誤全都攬過來,而是一起去研究犯錯的前因後果,並鼓勵部屬以後多多與自己磋商。

勇於替部屬承擔一些責任,就會擁有一個團結的集體,部屬的努力工作,將是事業前進的必備條件。

在公司裏,有了責任大家分擔,有了問題共同解決,正如有了功勞大家一起分享一樣,這個集體必定欣欣向榮。

作為主管……手中擁有權力,這全部是部屬賦予的,不要以為自己是主管,擁有無上的權力。假如部屬都不聽話,陽奉陰違,表麵上唯唯諾諾,背地裏放冷箭,這樣的領導還能當得幾天呢?所以,權力應該是和責任相對,權力越大,責任越大。明白了這一點,就該知道為什麼“有了禍事自己扛”了。

3.做好本職工作

提高管理效能最根本的辦法是主管要做主管的事。

乍聽起來,這好像是不言自明的事,其實卻不然。實踐表明……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有許多主管常常“不務正業”,專幹別人幹的事。比如,本來屬於身邊工作人員的事,他給代勞;本來分工由別的主管負責的事,他也插手;本來是下級和職能部門範圍內的事,他也包辦。這樣一來,盡管他“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累得焦頭爛額,但效能卻很低。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從以下兩方麵努力:

(1)要善於自我約束

所謂自我約束主要包括兩個意思:一個是要抓大事。主管要努力克製自己,盡量不為那些瑣碎的小事而浪費過多的精力,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古羅馬的法典中有這樣的規定:“行政長官不宜過問瑣事。”我國古代也有“君逸臣勞”、“明主治吏不治民”、“大臣不理碎務”的說法。可是做起來也有處理得不好的。諸葛亮雖然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人所稱道,但他卻有事必躬親的毛病,連核對登記冊這樣的具體事都要親自動手,“流汗竟日,不亦勞乎?”結果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我們現代的主管應當從中受到啟示,學會抓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