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事例,某電器製造公司的推銷員小P,本來每月可以推銷出去50台冰箱。可是,由於最近一段時間有家公司的競爭對手們紛紛采取了更能打動顧客心靈的促銷手段,所以他估計自己在下個月裏的銷售業績必定會受到影響,充其量隻能售出20台。
於是,小P預先給上司打招呼說:“最近冰箱銷售市場的競爭很激烈,盡管本月我們公司的銷售業績尚算可以,但下個月恐怕隻能銷售出10台左右。”
小P的這種做法是十分明智的。其原因主要在於:如果小P在下個月裏能夠售出20台冰箱,由於他預先告訴上司隻能售出10台……上司頭腦中的估計已經比20台更糟糕了,那麼,他就不會把銷售額的下降歸咎於小P推銷不力所導致的失敗。
相反的,如果小P告訴上司說……“如果下個月全力以赴的話,也許能售出25到30台。”那麼,上司就會強烈地意識到“20”是個失敗的數字,並會認為之所以會造成這一失敗是由於小P沒有全力以赴的緣故。
(5)在向上司
談論自己的計劃時,不要把該計劃和盤托出,而應給上司留有較充分的補充餘地。
在強調團體協同作戰的公司、企業或政府機構中,如果出現一個技藝卓然的優秀分子,那麼,這一團體內部的協調性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壞。那位對工作充滿自信的優秀人物,也往往因為鶴立雞群而陷入孤立的困境。
尤其是當一位部屬明顯地在能力上高於其上司,上司在部屬麵前時時顯得相形見絀時,那麼這位上司一定不會賞識這位部屬,反而會討厭他。
眾所周知,如果想使自己的提案順利地得以通過,就必須激發起其他成員的參與意識,這其中當然包括你的上司。隻有當你的計劃被大家主動自覺地參與後,人們才能對你的計劃和提案產生熱情。
那麼,怎樣才能讓上司自覺主動地參與到你的計劃中來呢?
最好的做法就是,預先給上司留下修正你的計劃和草案的餘地。為了照顧上司的麵子,你可以對他說:“我隻能考慮到這一步,但離全麵完善這項提案尚有很大差距。”
這樣作無疑是明智之舉,它不僅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上司的參與意識,而且可以使你的提案因此而順利通過。
作為計劃的提出者,你會因此被上司譽為“才華橫溢的家夥”,你們之間的距離無形中縮短了許多。
此外,這種方法還有一個長處,那就是在修正提案的過程中將會增強上司與你之間的認同感。在提案實施的過程中,上司也會有責任感,他會隨時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幫助,為你盡力創造有力條件。
相反的,如果你對計劃和提案作了極為周詳的考慮和安排,令上司沒有一點可以插足的餘地和介入的機會,那麼,無論你的計劃有多好,無論你的自我感覺多麼出色,也會引起上司的反感。即使他勉強同意你的提案,但是在你實施該提案的過程中也不會得到他的幫助。而且,假如你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差錯,他還會因此而責備你,埋怨你沒有能力。
(6)借助頻頻的彙報來提高與上司的親密度。
一般認為……如果想與某人結成親密關係,一起飲酒或吃飯實在可以算得上是一條捷徑。的確,在這種時候,雙方都摘掉了辦理公務時的假麵具,因而十分有利於提高二者間的親密度。
不過,在上司與下級之間,共同進餐或飲酒的機會畢竟有限,而且,即使有了這種機會,也很可能因為有其他同事在場而難以盡心地表情達意。
那麼,究竟有沒有其他途徑可以用來增強部屬與上司之間的親密度呢?當然有。這種方法就是,及時到上司那裏認真地彙報工作。
要知道,由於上司對下邊的工作不可能親自一一了解,所以他隻能通過部下的彙報,才能夠及時地掌握工作的進度和具體情況,再者說,部屬向上司作彙報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進行,所以,及時認真地向上司做工作彙報也是部屬不可推卸的責任。
正因為如此,彙報便成了一種在工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機活動。它即給下級創造了與上司進行接觸的機會,又可使下級通過頻頻彙報表現出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同時,隨著與上司接觸的加深,其親密程度也會相應地隨之提高。
機會在於創造,隻靠等待是無法使它自動上門的。為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接觸上司的機會,即便是上司通過其他渠道已經了解了的事情,你也不妨親自告訴他,你可以對上司說:“這件事,我想您可能知道了,不過……”進而談談自己的看法有些人可能會有這樣的顧慮:假如自己頻頻向上司彙報,會不會因此而招致上司的反感與厭煩呢?
絕對不會。因為你的彙報是以彼此間已經存在著的上下級關係為前提的,所以,不論你彙報的次數多麼頻繁,也不論你彙報的內容是重要還是微小,都會滿足上司的自尊。同時,上司還會對你的積極性留下深刻的記憶。
這種方法,是在工作中提高與上司的親密度並達到讓上司讚美自己的目的的有效途徑。然而,一般人可能都不會想到它,他們可能隻是把它當做工作中的例行公事而已。
因此,假如你能獨辟蹊徑,把這種方法妥善加以利用的話,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6.隨時做好一切準備
在一個理想的環境之下,遇到公司有高職位的空缺,如果你對這個職位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下列程序進行操作,這對你獲得晉升會大有裨益。
(1)了解該職位誰有資格勝任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雖然了解別人並不一定必勝,但是最低限度,你能由此知道,需要擁有什麼條件才能獲得晉升,從而為下一次晉升機會作好準備,打下基礎。
(2)向上司自薦
不妨讓上司知道,你對該職位有興趣,而且提出具體的建議,證明你有足夠的資格勝任那個位子,對公司作出更大貢獻。這似乎有點令人難為情。實際上,不少上司為了選擇合適人選大傷腦筋。你這樣做是在給他解決難題。正如毛遂自薦那樣,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自我推銷能力。過分含蓄和謙虛,在現代社會是吃不開的,往往會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3)讓上司知道你並不是為私利而提升
讓上司知道你將對公司作出貢獻,而不是考慮在晉升後能得到什麼報酬。這一點很重要。上司最擔心和討厭那種一味追求個人私利的人,他們覺得這種人過於自我鑽營,實際上也是華而不實,沒有多少能力。假如把這種人提升到較高職位的話,隻會給公司帶來不利影響。因此,你應該讓上司感到,你並不是那種單純追名逐利的自私之輩,而是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他覺得你之所以想得到較高職位,是為公司的前途和利益著想,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事業心。
(4)等待下次
盡管晉升的人選最終落在了別的同事身上,你也不要因此沮喪和不合作。你的每一個表現,都看在別人的眼中。因此,你要表現出大將風度,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或喜或悲,應把眼光放長遠些,為下一個晉升機會的來臨作準備。
7.獲得晉升的十七個要素
同樣的學曆,同樣的經曆背景和能力,有主管能步步榮升,有的主管卻在原地打轉轉,原因何在?訣竅在於能巧妙地將其能力與其他的條件——技能、對人的了解、做事方式等相結合,提高自己的能力效率。
(1)懂得競賽規則
在單位裏爭取升級就跟賽球爭取勝利一樣,如果你希望步步高升,你就應該認真地參加比賽。第-步是了解比賽的規則,接受單位的組織機構,人事關係特點,可以有三項通用規律應付的。
①適者生存。每個單位的組織機構都如“金字塔”,高層職位少於中層職位,中層職位又少於低層職位,依次類推,層層之間存在著自然的抗衡力量,一層壓一層,一層離不開一層,無論如何要與之相適應;
②同級是你的天然盟友。如果你疏遠那些跟你同級的人,你在單位裏即使沒有對手,也無法獲得成功;
③適應係統。每一單位裏一定有一個人事係統,不管它是否理想,起不起作用,你都得了解這個係統,利用這個係統,圍繞著它進行工作,才能使你生存下去並工作順利。
(2)創造長期印象
長期印象的意思是你在某些事情上成功或失敗,對你的影響並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大,如果你有一筆生意沒有做好,甚至一連串的交易失敗,或一項公務沒辦好,單位也未必就會開除你;反過來說,如果你長期僅在某一方麵表現得很好,別人就可能懷疑你在其他方麵是否一無所能。要想創造良好的印象,你還必須有耐心,等待適當的時機再好好表現一下。另外,你還應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出頭,什麼時候應該躲到一邊去。
(3)不要旁若無人
有些人在工作崗位上的確表現得不錯,但他卻很喜歡張揚自己的缺點,像炫耀自己的長處一樣,好像他天生如此,覺得“我本來就這樣,一切你都看到了”,這種旁若無人的綜合症常成為有些人的一種護身符,事實上這正好使你走向反麵,人們同樣視你無能。
(4)不斷學會新招
許多人喜歡在單位裏耍些“花招”,或者是表現一些怪裏怪氣的作風,自以為能顯示出高人一等的才能。如:有的人喜歡誇大事情的難度,仿佛世界末日將要來臨,似乎隻有奇跡出現才能擺脫困境,假如沒有他超人一等的能力,沒有他最後的英勇奮鬥,這件事絕對無法做成;
想讓別人覺得單位少不了他。其實這些作風往往都是非常膚淺的,時間一久就能讓人看穿,因而得到相反的效果。你不妨退一步觀察一下你自己的“招數”是什麼,或許會發現本來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做法,其實完全達不到你的目的。要探求“新招”的方法是:別讓人摸透你的想法和做法,絕對不要讓你的上級有機會說“那家夥又耍他那一套老把戲了”。
(5)善說三句話
人們往往為了怕留下壞印象,始終不願說某些話,可你會發覺下麵三句話,是不應該怕說而且要會說。
①“我不知道”。許多人都怕說這句話,認為如果說了,就顯得自己不能勝任目前的工作。其實不然,“我不知道”這句話,你應常講,有時候可以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而說;
或者想與自己掌握的情況相比較而說;特別是用這種謙虛態度,往往比表現出一副“萬事通”的樣子更有效。即使你對一件事情已有明確的看法,你也仍應該表現出並不很了解的樣子,而以溫和的口吻說:“我不太清楚,但我對這件事情的感覺是……”如果你總是不承認有不知道的人,別人對你真正知道的事也會懷疑。
②“請幫助我”。不肯請人幫助,是一種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的作風……請別人幫助,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能夠增加自己的見識及專業知識,並能提高你對單位的價值。此外,如果你願意請別人幫助,也表示你願意跟人合作;當然,請人幫助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你一再請求別人幫助做同一件事,那便顯示出你在某些方麵缺乏學習的能力;與請人幫助同樣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去幫助他人。那些不願意與同事、同行分享知識、經驗和成功秘訣的人,在需要他人給與大力支持時,也絕對得不到他人的支持。
③“我錯了”。有一種值得欣賞的商業哲學,就是說如果你從不犯錯誤,就表示你從來沒有盡過力。如果你想在商務上力爭上遊,那你就必須不斷嚐試,表示你經常可能犯錯誤。一個人肯說“我錯了”,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它能讓成功者改正錯誤,把以往的錯誤丟到一邊去,重新去做其他的事……反而給他帶來更大的成功。
(6)切忌蒙騙上級
在任何單位裏,言行與判斷上都很可靠的人,往往更能得到上級的信任,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玩弄,也沒有人會提拔作風不坦率、處處為自己打算的下級。如果你認為能獲得升級的惟一法術就是玩弄手段蒙騙上級……你最好是能夠隱瞞得很漂亮,因為天長日久,別人總會有很多途徑來發現你的真麵目。
(7)三項考核標準
不論你喜歡不喜歡,你的上級是按照三項標準來考核你的表現:
①工作有精神。如果你感覺到在工作上並沒有盡到全力,千萬不能讓上級知道這項機密;
②注意小節。如果你因為犯了大錯誤被開除,心理上反倒平靜,假如隻是因為一些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而受罰,那才會憤怒;
③立即照辦。這看起來似乎並不重要,但沒有比這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了。
(8)切忌亂出風頭
要想在單位裏表現自己,你必須相當高明,其中的訣竅就是你必須先與他人取得一致的看法,了解應該在什麼時候融合在群眾中,卻同時能表現得比別人更為突出。你必須把個人的問題和單位或工作上的問題分清楚,隻有在時間、場合都很恰當的時候,你才能找機會出風頭。
(9)遵守規章製
度你必須了解單位的製度,才能夠順利地工作。有很多人花了許多時間來和製度對抗,其實最好而且最聰明的辦法,就是用這些時間來學習怎麼運用這些製度。你必須適應環境,免得碰一鼻子灰。
(10)多為他人著想
當你需要其他部門配合的時候,你應該先問問自己:“我應該怎樣做,才能使他們處理起來更方便呢?”如果你有問題要詢問其他部門,必須先確定他們是不是能回答你的問題,你的態度應該讓其他部門的人覺得你是在跟他們合作,而不是他在為你工作。如果能這樣做,你將會發現,當你需要同事的支援時,他們一定會支持你。
(11)克製自己短處
影響你的聲譽的最快方法,就是當人家稍稍指責你的時候,你便大發雷霆,因為這會令人更不滿意。這種作風顯示你不夠成熟,且對事情缺乏較好的判斷力。其他人也沒有興趣對你的態度作心理分析,當然也就無法找到真正的問題,隻會對你越來越疏遠;當你進入一家新單位時,無論你是什麼職位,你都能擁有一些籌碼。你可以運用你的判斷能力,來決定在何時把籌碼押到何處,或是獲勝或是掉過頭來玩別的牌。
(12)選擇有利場合
你在單位裏有時確實需要亮相,但仍必須選適當的場合露麵,無論是哪一種會議,你都應該先衡量一下該不該參加,避免出現在那些無所作為的場合。
(13)發揮個人特長
工作人員最能獲得別人稱讚、最易受到別人矚目的工作表現,並不是一些他們每天的例行公事,而是一些本來並不是指派給他的工作。“工作”是-些不斷要做的事,而你在“工作”之外的表現,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在單位裏,一般而言,有四分之三是責任分內的事,而四分之一的事情含有個人的色彩,你在四分之一的事情中能表現多少,便決定你在單位裏能否施展的地位。
(14)明白上級意圖
如果你對你的工作所訂的目標、優先的次序與上級所設想的不一樣,那你經常會被他的決定搞得迷迷糊糊。或是你自以為事情再清楚不過了,他卻無法明白;或是你自認為對單位貢獻很多,你的上級卻可能從來不知道你有什麼功勞,這是許多人未能得到好評的原因之一。所以你要比較一下:你和你上級的看法,有什麼不同?他認為你在做什麼……其他人又認為你在做什麼,一旦你懂得了這個道理,麵對以上情況就不會糊裏糊塗了!
(15)不跟上級作對
如果你太過於計較一些小的鬥爭勝利,你可能會遭到全盤的失敗。你越在意眼前的一些小事的利害關係,長期下來你的損失將會更大。不跟上級作對是聰明人的選擇。
(16)需要有事業心
應該不斷地給自己的工作賦予新的意義,不斷接受新任務,或是給自己創造新的挑戰機會。如果你在單位或個人方麵達到了一項目標……這項目標就應該立刻變成你工作的一個階段,踩著它而向另一個更富有雄心的目標前進。如果你覺得厭煩,原因在於你並沒有花功夫使你的工作變得有趣,這也可能是你沒獲得升級的原因吧,惟一的妙方是經常讓自己感到“我喜歡我的工作,所以我一直能這樣賣力工作”。
(17)做好本職工作
一個人想要上進,就必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論任何工作,或者是多麼普通都無所謂。成功的人,都會以認真的態度使他的工作變得卓越。一名服務員要想自己開個餐廳,就必須先當個好服務員!
管理必備篇:具備良好的管理習慣和高超的管理技巧管理必備篇:具備良好的管理習慣和高超的管理技巧管理的內容更多的是一些日常性和經常性的事務,主管處理關乎更大的事件的機會畢竟不多。但也正是這些“俗務”,體現著一位主管的管理能力與水平,這當中良好的管理習慣和管理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