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避免陷入(1 / 3)

隻重過程不重結果的怪圈會議、計劃……這些工作是主管的日常管理手段,但時間一長,很容易把此類過程和手段當成目的,而忽視了對結果的要求。這勢必造成這樣一種狀況:每天都忙忙碌碌、累死累活,可工作的績效卻無法得到切實的提高。

1.避免成為事必躬親的管家婆

“每一件事情我不經手就一定會出差錯。”這是很多主管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也是他們引以為豪的一件事。事實上,這是主管自己造成的後果。如果主管事不問大小皆要親自參與,他怎能期待屬下能獨立呢?無法獨立的屬下自然出錯的機會就大,特別是當事必躬親的主管不在場的時候。

領導好比坐在帳篷裏運籌謀劃的統帥,下屬則好比是上陣衝殺的武將,領導事必躬親則好比統帥跑出軍營跨上戰馬披起盔甲代替武將去上陣衝殺。

你能想象諸葛亮不是手搖羽扇坐在輪車上而是像關羽、張飛一樣執銳披甲上陣衝殺嗎?

人的才能有多種,但作為統帥來說,識人最重要。項羽勇猛無比,用兵打仗無所不勝,而用人不行。劉邦則不然,所以最終得天下者,不是項羽,而是劉邦。何也?劉邦用人識人之才大於項羽,是其重要的原因。

什麼叫管理者?通俗的說法是:“管理者就是自己不幹事,讓別人拚命幹事的人。”管理者要通過別人來進行工作,因為一個人的時間、知識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使管理者自己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但問題在於你不可能親自去做每一件事情。如果你想使工作更富有成效,就必須向下屬授權。

當顧客打電話就他們最近的提貨單詢問有關問題時,電話通常會轉給負責內勤的業務人員……但是,如果顧客同時還想知道他們最近的訂貨是否已經運出,這個職員能夠回答得出來嗎……如果做不到,則應考慮授權給員工,使其承擔更多的責任。當顧客必須詢問幾個人,才能獲得一個簡單問題的答案時,他會非常生氣。此外,這件事會使好幾個職員為之忙亂,而你的電話也會經常占線。實踐表明,獲得充分授權的員工會更有效率。

這裏給出的忠告是:主管千萬莫當管家婆在家中,那種喜歡包攬大大小小、粗粗細細一切活兒的家庭主婦,我們稱之為管家婆。管家婆盡管所做的事比其他家庭成員加起來的還要多,但卻通常聽不到稱讚,相反聽到的多是埋怨和不滿。所以,管家婆這個綽號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在公司裏麵,也常常有類似於這種管家婆角色的領導和主管。這樣的領導事必躬親……大包大攬,屬於他本分的事他幹了,不屬於本分的事他也幹了,吃苦受累,任勞任怨,但結果居然聽不到下屬的一句好話,而淨是不絕於耳的指責與埋怨。

對這種角色的主管,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吃力不討好!

吃力不討好也罷了,更嚴重的是,這種事必躬親的主管的所作所為,對企業卻是有害無利……因為他的大包大攬,下屬索性站在旁邊什麼也不幹,助長了懶惰之風,使生產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並且,一個人包打天下,顧此則失彼,一個不小心就會使企業陷入漩渦,無法自拔!

這種類型的領導十分可悲,因為他什麼也沒有得到,相反竭心盡力,日理萬機,但萬沒想到卻害了企業!同時也十分可憐,因為誰也不同情他的處境,無論是他的下屬還是上一級的領導。

主管切記不要做“管家婆”,否則悔恨莫及!

2.避免不分輕重緩急地處理工作

假如主管仔細地自我反省,就不難發現,主管大概都依據下列各種誤區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次序:

①先做喜歡做的事,然後再做不喜歡做的事情;

②先做熟悉的事情,然後再做不熟悉的事情;

③先做容易做的事情,然後再做難做的事情;

④先做隻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情,然後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做好的事情⑤先處理資料齊全的事,然後再處理資料不齊全的事;

⑥先做已排定時間的事,然後再做未經排定時間的事;

⑦先做經過籌劃的事情,然後再做未經籌劃的事;

⑧先做自己的事,然後再做別人的事;

⑨先做緊迫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要的事;

⑩先做有趣的事,然後再做枯燥的事;

先做易於完成的整件事或易於告一段落的事,然後再做難以完成的整件事或難以告一段落的事;

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然後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沒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托的事;

先做已發生的事,後做未發生的事。

以上準則,大致上都不符合有效的時間管理的要求。實際上,科學有效的方法是: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編排行事的優先次序。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越有貢獻的事越重要,它們越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越不重要,它們越是應延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