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告別“拍腦袋決策”
“決策是在幾種行動方案中進行選擇,也就是說,決策就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目標,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對在有關情況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擬定並評估各種方案,從中選出合理方案的過程。”
要成為一流的管理者,必須跟“三拍幹部”永遠告別。那麼,什麼是“三拍幹部”呢?
這就是: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表態、拍屁股走人。不做調查,沒有研究,心血來潮就出主意、做決策,這叫“拍腦袋決策”;上級詢問,又信誓旦旦,胸脯一拍表示“沒問題”,這叫“拍胸脯表態”;當最後問題來了,則丟下一個爛攤子溜之大吉,這叫“拍屁股走人”。
“三拍”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有這樣的幹部無論對企業還是單位,都是十分可怕的,而且“三拍”也會給幹部自己帶來極壞的影響,甚至會自毀前程:因為沒有任何一位高層領導者願意重用這樣的幹部。與“三拍”幹部相反,所有的棟梁型的幹部都有如下共同的特點:強烈的責任感,不敷衍,不推卸。
要避免“三拍”,最關鍵的就是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一位有責任心的中層管理者,會從長遠和全局的角度著想,不會輕易做出拍腦袋決策的事。當自己做不到的時候,他不會輕易許諾、拍胸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他不會推卸責任甚至一走了之,而是敢於擔當。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法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麵之詞,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準備以死贖罪。晉文公安慰他說:
“官有貴賤,罰有輕重,況且這件案子主要錯在下麵的辦事人員,又不是你的罪過。”李離卻說:“我平時沒有跟下麵的人說我們一起來當這個官,拿的俸祿也沒有與下麵的人一起分享。現在犯了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麵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最後,他還是選擇了以死贖罪。如果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像李離那樣,視責任如生命,那又怎麼會出現“三拍”的現象呢?一流的管理者清楚地懂得,對集體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上級和下屬負責,其實恰恰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能為自己獲得最大的發展機會。
一拍腦袋就決策,既是一個曠日持久的老毛病,又是一個許多人共有的通病。決策者的職務有高低,管轄的範圍有大小,決策的事項有輕重,然而,在誰的權力大誰就說了算這一點上,卻又幾乎如出一轍。平心而論,一拍腦袋就決策的管理者也不是存心要把決策當成兒戲,恰是或因為急功近利的“發展衝動”,或因為好大喜功的“成績需要”,情急之下,方寸就亂。
《夢溪筆談》記載:海州知府孫冕很有經濟頭腦,他聽說發運使準備在海州設置三個鹽場,便堅決反對,並提出了許多理由。後來發運使親自來海州談鹽場設置之事,還是被孫冕頂了回去。當地百姓攔住孫冕的轎子,向他訴說設置鹽場的好處,孫冕解釋道:“你們不懂得作長遠打算。官家買鹽雖然能獲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鹽太多賣不出去,三十年後就會自食惡果了。”然而,孫冕的警告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他離任後,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個鹽場,幾十年後,當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盜賊、徭役賦稅等都比過去大大增多。由於運輸、銷售不通暢,囤積的鹽日益增加,鹽場虧損負債很多,許多人都破了產。這時,百姓才開始明白,在這裏建鹽場確實是個禍患。
一時的利益顯而易見,人們往往趨利而不考慮後果。這種現象,古今皆然。看到什麼行當賺錢,就一窩蜂而上,結果捷足先登者也許能獲利,步入後塵者往往自食惡果。
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在製定一個經營決策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麵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時的利益蒙蔽了眼睛。
一個明智的企業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發揮集體的力量,特別是做事關企業命運的決策的時候。萬萬不可因頭腦一時發熱,拍拍腦袋就製定個錯誤決策而毀掉自己經營一生的成果。
善於抓住決策的最佳時機
經營有一個機遇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強調一點勇敢是必要的,凡是看中了的,就要果斷行動。
拿破侖也有類似的說法:“無論從事何事,2/3應預先計劃,1/3由機會決定,加重前者是懦怯,過於依靠後者屬魯莽。”以上是軍事上的說法,我們討論經營,舉一個經營者的話作說明。土光敏夫是日本經營大師,他也講了與上述的同樣意思的話:“一味追求完善,那就會坐失良機。”“即使隻能得60分,也要速辦速決,決斷就是要不失時機。該決定時不決定是最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