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領導者在工作中要擔起重要決策的職能,而成功的決策往往與時機緊密聯係在一起。領導者要善於在實踐中發現機遇、尋找機遇、把握機遇,同時,也要善於發揮聰明才智當機立斷,果斷拍板,確保決策的及時、有效和準確。隻有大膽抓住時機,及時予以決斷,才能使決策贏得優勢,取得成功。掌握不好時機,當斷不斷,徘徊觀望,猶豫不決,或不當斷時匆忙去斷,都會造成決策失誤。可以說,掌握良好時機,有助於領導者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提高領導決斷能力,要運用把握決策時機的領導藝術。時機是在領導活動中隨時間而變化的機遇、機會、契機、轉機等。時機的特點在於變,但這種變是有規律可循的。
高明的領導者把握時機的藝術是能審時度勢,發現時機,分析時機,尋找可乘之機,敏捷地抓住時機,快人半拍地把事情幹成,形成先發優勢,占得發展的先機。高明的領導者的時機藝術還表現為善於抓住時機的變化,以變製變。能夠觀察到競爭對手錯失的機會,乘虛而人,使形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雖不是先發優勢,但由於能夠尋找出超越的時機,往往能夠形成後發優勢。決策的時機不可失,緊緊抓住決策時機當斷則斷,是領導者的職務責任。
能夠多謀善斷就是領導者必須善於和勇於不失時機地選定決策方案,迅速實施。
謀而不斷是決策之大忌。即使是最好的方案,如果久拖不決,時過境遷,就會失去可行性和可靠性。因此,領導者必須具備當機立斷的魄力。一個領導者如果具有幹脆利落的作風,還可以激勵下屬充滿信心和熱情去實施決策。
既然成功決策的時機選擇如此重要,那麼,作為領導者該如何捕捉決策時機呢?
以下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要看大氣候環境。這裏指的是國際、國內、本地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形勢動態。重大事件影響,新的政策出台,法規製度公布是這種氣候的具體表現,這個大氣候是我們決策的客觀依據。充分利用大氣候這個良好的環境條件,積極發展自己,就能獲得成功。
其次,要看自身條件優勢。大氣候有利,還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抓住本地的優勢。這個優勢主要是指地理環境、物質特產、土地資源,以及人們的精神狀態、社會秩序、人才技術、水電交通、資金等。領導者要抓住自己優勢特點,果斷決策。否則,也會坐失良機。優勢也是在不斷變化的。現在的優勢不抓住,將來就會變成劣勢。
再次,看對方弱點。人類社會是在競爭中發展的。在戰爭中,避其鋒芒,抓住弱點,可克敵製勝。在經濟競爭中,要取得勝利,不僅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還要抓住對方的薄弱環節,突然襲擊,取得主動權,奪得勝利。美國克萊斯勒公司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在1979年世界石油危機時處於絕境,但新任董事長亞科卡抓住市場缺油弱點,大膽進行產品換型決策,生產節油的K型車,大受消費者歡迎。虧損三年後便轉為盈利,僅1982年就獲利1.7億美元,1983年就還清315億美元貨款。
第四,要看苗頭趨勢。事物發展往往由萌芽到弱小,由弱小到強大。我們應在新生事物剛剛出現苗頭的時候,當機立斷、下力氣抓。號稱股票之王的沃倫·巴菲特靠證券交易而逐漸發展積累了44億美元財產,成了美國第八大富翁。他的經驗歸納為:尋求被市場低估了價值的股票,毫不猶豫地買下它,再等待股價上升。被“低估了的股票”
是一種假象,勢必要上升,在處於萌芽苗頭,巴菲特慧眼識貨,抓住了它,發了大財。高明的領導者,在別人狂熱時,他卻尋找冷門,當別人醒悟時,他已把事情幹成了。
最後,則是看風險程度。捕捉決策時機時,要充分估計到風險程度。要把效益值同損失值綜合起來考慮,既不要單純看效益值盲目蠻幹,也不要單純看損失值而畏縮不前,兩者要最佳地結合在一起。在決策時要留有餘地,保留一定的彈性,把風險降到最低。
兩利相權從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