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製度不能削足適履(1)(1 / 3)

要防止管理層次過多

一個企業從無到有,本來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通過數年的苦心經營,企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原始積累,正麵臨著如何做大、做強和持續經營。但不少中國企業卻因無法突破發展“瓶頸”而紛紛“落馬”。中國的民企大多是短命的,平均僅有3.9年的生命曆程,可謂“曇花一現”。究其原因,是因為不少企業無法突破各種發展瓶頸,其中管理瓶頸是橫亙在眾多中小企業麵前的一大障礙。對於民企來說,管理越來越成為一種持久競爭力。一個管理混亂的企業當然談不上什麼市場競爭力。嚴格意義上來講,目前絕大多數的民企都麵臨著不同程度的管理危機。正如“蝴蝶效應”一樣,管理危機很可能導致成本管理危機、組織機構的製衡危機、人才管理危機、企業文化危機、市場信用危機等種種危機。

對於廣大中小企業而言,在其發展的初始階段,如果盲目穿上“大衣服”,得了大企業病,管理體製盲目做大求全,等待它的隻有失敗。這一階段最合適的就是家庭作坊式管理,盡管聽起來難聽,其實就是直線管理:管理層次不能超過兩級、報表不能超過10份。要知道,過度管理也是會增加企業成本和降低企業活力的,創業階段的靈感/靈活比計劃/方案更為重要,創業階段的當家人直線管理對團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很重要。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天平,當外部競爭對手增多、競爭壓力增大時,來自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驟然增多,經營風險和管理成本的一端在悄然而迅速地上升;而經營靈活性、利潤和員工積極創造性一端卻在下降,那麼,這個企業很可能碰到了管理瓶頸。

企業發展到了管理瓶頸,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組織架構重疊、管理層次繁多、人員冗餘。因為我國許多中小型民企的投資者對整個企業具有絕對的控製權,組織架構設置隨意性比較大,很可能出現幾個人或部門都在做同樣的事情,無形中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不少企業的組織架構是金字塔狀,管理層次七八層甚至十幾層的都有。中間管理層過多,會使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暢,協調困難。不合理的組織架構設置導致機構臃腫。一般員工上萬的大型企業才設置總經辦、行政部、人力資源部等部門,但一些員工僅數百人的企業也這樣設置。部門劃分過細就會使部門之間業務交叉,導致權責利分配不清晰。機構臃腫的並發症是人員冗餘,人浮於事。這樣的企業管理層次過多最直接的後果是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間接後果是政出多頭,員工職責不明晰,士氣低落,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不僅如此,管理層次過多的企業,其經營管理必然還會有如下症狀:

一是決策效率和效果低下。企業經營管理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產經營情況和決策管理信息能否快速、準確、及時、無誤地上傳和下達。企業管理層級過多、鏈條過長,勢必使上下信息溝通不暢或延誤或失真,既會降低決策效率,又容易導致錯誤決策。

二是管理成本增加。企業經營管理不僅有人工成本,也有組織成本。管理成本投入後的產出利潤大小,可以反映企業內部管理效率的高低。

三是內部監管失控。企業監督管理的有效性必須在一定的合理層級範圍內才能發揮。企業管理層級過多、鏈條過長,行業覆蓋麵過寬,鞭長莫及,母企業對子企業的監管勢必成為問題。有的集團公司連自己下屬的子公司、孫公司、重孫公司具體有多少家都搞不清楚,監督和管理隻能流於形式。

四是競爭和適應能力下降。由於機構臃腫、決策低效,因而反應遲鈍、行動緩慢,往往難以適應快速多變的外部經營環境。加上涉獵行業過多,經營範圍過於分散,往往不能把有限的資源和精力集中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造成主業過多,主輔不分。

五是由於管理層級過多,管理鏈條過長,造成相關控製人員也隨之增多,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難以控製的資產流失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