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和諧溝通——管理的最高藝術(2)(1 / 2)

在廣州曾發生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某工廠主管偷看一名下屬的日記,在下屬的女朋友麵前揭他的傷疤,並把日記裏的隱私內容傳播出去。因為不滿主管的所作所為,心存憤恨,這名下屬糾合老鄉亂砍主管並致其死亡。

由於職責與工作需要,主管對員工的情況通常要有較多的了解。有時,員工出於對主管的信任,向他們反映個人問題,說心裏話,甚至把個人隱私也和盤托出,期望主管出主意、想辦法,幫助自己解決問題。這樣,主管在掌握下屬隱私的同時,也就負有為之保密的義務。然而,有些年輕主管對這個問題並未引起應有的重視,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把下屬的隱私捅出去,結果造成了不良影響,不但傷害了屬下的聲譽,還惹出了麻煩,影響了工作。有些主管在管理層內,在有關會議上談到員工的個人問題、有關隱私都是難免的。但是,在其他場合對員工的個人隱私就應守口如瓶。對此,主管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要加倍注意:

首先,在公眾場合不要談論員工的隱私。

從實際情況上看,大多數年輕主管泄露員工的隱私並不是有意的,往往是他們一時疏忽,沒有考慮到場合、環境等因素而說走了嘴。對員工的隱私不管是有意泄漏還是無意泄露,後果都是一樣的。員工不會因為你是無意而原諒你。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千萬馬虎不得,特別是在自己認為不會出問題的時候,更要保持警覺,管住自己的嘴巴。

其次,在家人麵前不要談及員工的隱私。

一般情況下,在家裏說話是比較隨便的。但是,作為管理者,在家人麵前也不應談及有關下屬隱私的話題,以防家人當成趣話說出去。

第三,發生矛盾時不要把隱私當成製伏對方的武器。

主管與下屬難免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衝突。有時,下屬甚至對主管蠻不講理,讓主管下不來台。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主管要保持頭腦冷靜,絕不要拿對方的隱私作為武器當眾揭短,製伏對方。有位員工因獎金問題與生產主管發生矛盾,爭吵起來,說了一些出格的話,使這位主管十分難堪,在眾人麵前很丟麵子。主管一時衝動,就把人家的隱私端了出來,說:“你晚上進女廁所,被人家當成流氓送進派出所,是我把你保出來的,你恩將仇報,還往我身上潑汙水!”這個工人見主管把自己的隱私說出來,羞得滿臉通紅,撲上去與這個主管廝打起來,勢態反而擴大了。

總之,對於管理者來說,為下屬保守隱私絕不是個人習慣問題,而是一個原則問題。它關係到你在員工中的威信,因而不能等閑視之。

人的個性千差萬別,人的喜好因人而異,人的價值觀也可能南轅北轍,所以,人們常常彼此互不欣賞,但一個總的人際原則就是求同存異,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持有任何觀點的權利。有什麼意見可以當麵善意的溝通,切忌背後做負麵評價,否則,給人一個偽君子和兩麵派的感覺,特別是對於上下級關係而言更是如此。

作為一個職業人,個人的一切資料,比如年齡、學曆、經曆、愛情婚姻狀況等要分“公開”與“隱私”兩大類。隱私本身也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同一件事情在一個環境中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換一個環境則有可能非常敏感。

對未知與秘密的探究是人的天性,而對他人隱私的守護是做人的責任與底線。替別人守住一方秘密的同時,也為自己保留了一方淨土,這是對心靈的最好慰藉。如果你不能尊重員工的隱私,甚至任意宣揚,以達到你的目的,那麼,你的員工也會以“禮”相待,還你一個苦果子吃。凡事多替下屬考慮,鋪就的卻是你自己的路。

切勿猜疑你的下屬

三國時的孫策,十幾歲就統率千軍萬馬,橫掃江東,幾年的時間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他在用人上最值得稱道的就是信任。他以對下級的信任,換取了下級的忠勇。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對士兵的充分信任,他是不可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的。史書上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

樂為致死。”

孫策對太史慈的重用充分表明了他對下屬的信任所產生的良好效果。當劉繇被孫策殺得大敗,殘兵敗將逃散四方的時候,孫策派太史慈去招納劉繇的部下。這時,身邊的人都擔心太史慈會戀舊主而一去不返,而孫策卻說:“太史慈不是那種人,你們放心好了。”並親自為太史慈設宴送行,握住他的手問:“何時能完成任務?”太史慈說:

“不過兩個月。”果然,過了50多天,太史慈就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回到了孫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