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個累倒的管理者,是一個差勁的管理者(1)(1 / 2)

事不必躬親,權不必抱死

現代社會,管理者工作千頭萬緒,極為繁雜,如果管理者事無巨細都事必躬親,即使有三頭六臂,也會應接不暇,難免事與願違。所以,管理者必須學會正確授權。

授權與分權是管理者的一項重要工作。隻可惜,許多管理者並沒有悟出授權的真義。他們總是放心不下,凡事都想親自去做,認為隻有自己做才放心;或者別人做時他在旁邊指指點點,以示自己在履行管理者的職責。

管理者不是超人,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個人隻有一雙手,每天隻有24小時,公司裏的事情又是千頭萬緒,如果試圖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即使把自己累死也做不完。

管理者不是完人,也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不熟悉的方麵。正因為如此,所以要授權,並且授權的時候要能夠人盡其才,大膽啟用精通某一行業或崗位的人,並授予其充分的權力,使其具有獨立做主的自由,能自己做出決定,能夠激發他們工作的使命感。那麼,每一級的管理者必定可以圓滿的完成各自的任務,從而達到公司發展的目標。

梁林剛到一家酒店擔任公關銷售部經理,以前他就在這一行幹了多年,從銷售代表一步一步做上來的,建立了很好的客戶關係網,因此,客戶找他的也特別多。前幾天有三個重要會議來洽談,因為會議較重要,又是老客戶,梁林就一個人全部談了下來,並親自做了三個會議的接待計劃。他認為會議接待通知發下去後各個部門隻要按照計劃執行就是了,不曾料到其中一個會議在接待過程中出了些紕漏,造成客戶投訴,結果老總把他叫去訓了一通,說他並不適合做一個經理。

管理者,凡事必躬親是不可取的。事必躬親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剝奪下屬工作的權利,也相當於剝奪他們的成長權、成就權。況且,在一個團隊中管理者隨意介入下屬分管的事務,一方麵容易招致下屬的反感,另一方麵管理者過多地插手一線工作,會養成下屬的依賴心理,甚至導致下屬的懶惰,最終形成一種下屬大事小情都彙報請示,管理者陷入瑣碎事務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局麵。

其實,作為一個部門的管理者,更應該清楚自己的角色,作為管理者應該做好的是全麵把握部門的管理,包括市場規劃,對下屬人員的培訓,客戶管理,做好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等事宜,而非事事親力親為。以前我們常稱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敬業精神,很多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這樣,“天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但是,要知道作為現代管理者更應把握的是全局,而非眉毛胡子一把抓,你必須學會如何將手中的權力盡可能地下放,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管理的績效。

因此,企業的管理者掌握有效授權的技巧就非常重要,那麼,有效授權的技巧都有哪些呢?

首先,必須克服害怕授權心理。管理者往往害怕下屬能力比自己強,將來會奪自己的權,因而處處壓抑下屬的首創精神,導致形成“武大郎開店——不容大個兒”的格局,’這也是西方著名行政管理定律——“帕金森定律”之一。所以,管理者首先必須克服害怕授權的心理。

第二,正確認識下屬。正確授權很關鍵的一步是對下屬的正確認識,管理者在授權之前必須對下屬進行仔細的觀察,通過西方人力資源管理中的“360度”考核方法,認識被授權者的能力,工作成熟度,所處於的成長階段等。

第三,明確權責。使權責一致。授權的前提是明確職責,這也是搞好授權反饋與控製的前提。若是職責不清,各就會不斷發生摩擦,相互“扯皮”或“掣肘”,這是授權的大忌。明確權責既可以調動被授權者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又利於授權者對工作進行評價。另外,授權還須保證被授權者的權力與責任相一致,即有多大的權力就應擔負多大的責任,做到權責統一。

第四,講究方法。管理者在授權時必須因時、因事、因人、因地、因境、因條件不同,而確定授權的方法,權限大小、內容等。

第五,反饋與控製。為保證下屬能及時完成任務,了解下屬工作進展情況,管理者必須對被授權者的工作不斷進行檢查,掌握工作進展信息,或要求被授權者及時反饋工作進展情況,對偏離目標的行為要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同時,管理者必須及時進行調控,當被授權者由於主觀不努力,沒有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必須給予糾正,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對不能勝任工作的下屬要及時更換;對濫用職權,嚴重違法亂紀者,要及時收回權力,並予以嚴厲懲處,對由客觀原因造成工作無法按時進展,必須進行適當協助。

是否懂得授權之道,是優秀幹部與平庸幹部的差別。現在已非單打獨鬥的年代,做為幹部更應懂得如何有效授權,隻有通過授權發揮團體的力量,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