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成功,20%在策略,80%在執行(1)(1 / 2)

執行力決定企業成敗

拿破侖有一句名言:“一隻獅子帶領的一百隻綿羊可以打敗由一隻綿羊帶領的一百隻獅子。”強調的就是執行力的重要性。

執行力概念最早由美國資深企業家保羅·托馬斯和企業管理學家大衛·伯恩提出的,他們認為,執行力在企業競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三分戰略,七分執行”。如果沒有牢固的執行理念和強勁的執行力,任何的決策和計劃都不可能貫徹落實到底。

怎樣切實改進企業的執行力,如何把工作落到實處,任何管理者都認為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第一次海灣戰爭結束時,美國的一位將軍寫了一本書《坐在扶手椅上的戰略家》,嘲笑那些紙上談兵的人。其實內行關心的不是戰略,因為戰略是不言自明的。內行打仗真正靠的是後勤,即執行。戰爭中最難的不是製定戰略,而是把武器、人員、彈藥按照原定的計劃在準確的時間運送到準確的地點。企業也是如此。企業成敗的關鍵在戰略設定的情況下就在於執行。執行是什麼?一句話,執行講的是管理。企業從管人的角度可分兩個層麵,一個是領導,管的是定位、方向,但光有領導還不行,還要有另一個層麵,即管理。管理的定位是執行,是戰略目標設定後如何做好。執行力的好壞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研究發現,卓越的公司尤其是“世界最受推崇企業”,他們並不一定在戰略規劃上花費更多的時間或努力,但他們卻表現出卓越的執行力。

滿街的咖啡店,為什麼星巴克一枝獨秀;同是做PC,為什麼戴爾獨占鼇頭;都是做超市,為什麼沃爾瑪雄居零售業榜首?造成這些不同的原因,是各個企業的執行力的差異,那些在激烈競爭中能夠最終勝出的企業無疑都是具有很強的執行力的。像通用電氣、IBM、微軟、戴爾等就是如此,他們的成功皆與其傑出的執行能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Cisco是全世界做網絡設備最大的公司,曾任Cisco全球副總裁林正剛來中國時,他竟然不認為Cisco的成功在於技術,而在於執行力。由此可見,“執行力”在世界級大公司被看得有多重。隻有執行力才能使企業創造出實質的價值,失去執行力,就失去了企業長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條件。

企業經營要想成功,戰略與執行力缺一不可。許多企業雖有好的戰略,卻因缺少執行力,最終失敗。在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中,建立企業的願景、戰略與計劃,以及強調對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實物資源的管理固然重要,但如何將這些管理的重要方麵有效地連結和整合起來,可能才是企業真正在競爭中取勝的根本保證。這種整合的能力就是目前許多優秀企業家和學者所強調的“執行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差別就在於雙方的執行力。如果對手在執行方麵比你做得更好,那麼它就會在各方麵領先。有人說過,如果不能執行的話,領導者的所有其它工作都會變成一紙空文或一場空談。

在現實中,每一個企業都會被種種導致執行力低下的問題所困擾。執行力不強是全球企業界乃至政府職能部門都必須麵對的問題。因為戰略的正確不能保證政府和企業的成功,成功的政府和企業一定是在戰略方向和戰術執行力上都到位的。就連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也坦言:“微軟在未來十年內,所麵臨的挑戰就是執行力。”

某大型國有企業因為經營不善導致破產,後來被日本一家財團收購。廠裏的人都在翹首盼望日本人能帶來不錯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可出乎意料的是,日本隻派了幾個人來,也隻提出了一個要求:把先前製定的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不到一年,這家企業就扭虧為盈了。日本企業的絕招是什麼?仍然是執行力。曾經有人斷言,企業間過招,比拚的就是執行力,而中國企業缺的恰恰也是執行力。執行力缺乏,再好的戰略也是空談。

在中國,執行力弱和執行難是一個通病,也是一個頑症。從政府部門到企業單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十分普遍。“執行難”在企業有各種表現形式:

一、領導者常懷嘩眾取寵、邀功請賞之心,喜歡恭維和吹捧;二、領導者高高在上、自以為是,聽不進不同意見;三、企業領導者不能以身作則,言行不一;四、企業的戰略、目標、計劃等脫離實際,“宏大而空洞”,抽象不具體,缺乏操作性;五、企業內部各部門各行其是,缺乏溝通與協作;六、把決策與執行割裂開來,“頭’’‘‘手”分離;七、作風漂浮,華而不實等等。

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來自於市場,但企業目標能否實現,則要取決於內部管理的執行環節。企業提升執行力,維係著企業能否持續發展。執行難,缺乏執行力能夠使一個企業從鼎盛滑向衰敗。作為中國的企業領導者,一定要杜絕企業執行難的弊病,徹底改善執行能力,才能實現長足發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