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成功,20%在策略,80%在執行(1)(2 / 2)

總之,提升企業執行力,是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中需要努力把握的重點,在實現企業改革與未來發展戰略上,強化企業執行力將是一項持續工程,需要在企業改革和管理創新中不斷完善。而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目標,而是措施。也就是說,執行力才是決定企業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

管理者的執行力是提高企業執行力的前提

有一種現象,許多人把管理這個概念幾乎神話,而失去了管理本質,以致於使管理陷入一片混亂或處於僵局狀態。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了,管理如果複雜起來那就更使執行力得不到應有的落實。管理三段論中的理論評點,即“管理就是把想到的事情記下來,把記下來的東西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做,然後把做過的事情再寫下來”,這才是管理的本質,如果拋棄了管理的本質特征,管理也就成為了一種空話。不論現在提倡的細節決定成敗的管理、精細化管理還是其它先進和管理模式的導人,都離不開管理者將管理思想與管理的策略運用實施到實際管理當中去,這就是管理者應具備的執行力。

管理者本身的角色就是以教練者的身份指導下屬進行工作和達成工作目標的,而管理者的執行力如果不到位,管理思想與指導方法沒有盡可能的運用於實際的管理要求,導致的後果就會使下屬以致於更基層的工作人員不能認真的對待和落實上麵的執行目標與工作方案。這就印證了許多企業所提出的80/20原則,如果工作中出現了問題,目標是正確的,隻是執行力出現或存在問題,80%的工作未達成率則應追究管理者的執行力,所以,管理者的執行力就更加重要。

美國ABB公司原董事長巴尼維克曾說過:“一位經理人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因此,提高“執行力”對領導者來說非常重要。隻有參與到企業運營當中的領導者,才能擁有把握全局的視角,並且做出正確的決策。要做個“服眾”的主管,就要提升自己的執行力,具體包括以下八項能力:

一、領悟能力:做任何一件事以前,一定要先弄清楚上司希望你怎麼做,然後以此為目標來把握做事的方向,這一點很重要,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就開始埋頭苦幹,到頭來力沒少出、活沒少幹,但結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

二、計劃能力:執行任何任務都要製定計劃,把各項任務按照輕、重、緩、急列出計劃表,一一分配部屬來承擔。把眼光放在部門未來的發展上,放在不斷理清明天、後天、下周、下月,甚至明年的計劃上。

三、指揮能力:指揮部屬,首先要考量工作分配,要檢測部屬與工作的對應關係,也要考慮指揮的方式。好的指揮可以激發部屬的意願,而且能夠提升其責任感與使命感。

四、監控能力:監控就是追蹤考核,確保目標達到、計劃落實。雖然談到控製會令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然而企業的經營有其十分現實的一麵,有些事情不及時加以監控,就會給企業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損失。

五、協調能力:任何工作,如能照上述所說的要求,製定完善的計劃,再下達適當的命令、采取必要的控製,工作理應順利完成,但事實上,主管的大部分時間都必須花在協調工作上。協調包括內部上下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共識協調,也包括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利益協調,任何一方協調不好都會影響執行計劃的完成。

六、授權能力: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作為高級主管不能像基層員工那樣事事親力親為,而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就是培養下屬共同成長,給自己機會,更要為下屬的成長創造機會。

七、判斷能力:判斷對於一個主管來說非常重要,企業經營錯綜複雜,常常需要主管去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果關係,從而找到問題的真正症結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這就要求洞察先機,未雨綢繆。要清楚這樣才能化危機為轉機,最後變成良機。

八、創新能力:要提高執行力,除了要具備以上這些能力外,更重要的還要時時、事事都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不斷地學習,要求管理者把工作的過程本身當作一個係統的學習過程,要清楚創新無極限,唯有創新,才能生存。

中層管理者作為企業的中堅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質疑的。現代企業製度條件下對中層管理者在觀念、能力、作風、品行、績效、結構等素質上的要求更高,要想切實提升中層管理者的執行力,就必須認真研究影響管理者執行力提升的能力,積極搭建提升管理者執行力的平台,努力尋找提升管理者執行力的途徑,使決策者、領導者、執行者、推動者賦於一身的中層管理者真正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