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捷徑
創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經濟發展概論》。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人生產體係。它包括八種情況:引入一種新產品,引入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獲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熊彼特的創新概念包含的範圍很廣,如涉及到技術性變化的創新及非技術性變化的組織創新。由此可見,創新是任何事物獲得發展的源泉,對於企業的經營也是如此。
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質,是一個企業長盛不衰的不竭動力,是企業生存之源。創新之所以是企業的生存之源,是因為創新就是企業的發展和提高。
創新做得不好,企業要想做強做大就麵臨著嚴重的瓶頸。國家統計局根據其最新的創新專項調查結果,中國企業收入隻有一成來源於創新。
有一個美國記者走訪了某跨國公司在上海和美國密歇根州的兩個工廠,發現生產同樣的汽車配件,美國工廠隻多出20%的員工,產量卻多出3倍;盡管工人的薪水要高出10倍,美國工廠的毛利率卻比中國工廠高出1/3。
有一位經濟學家把企業成長的製約因素歸納為市場約束、要素約束、創新約束,並且認為,創新力是企業的最核心的競爭力、最重要的利潤源。的確如此,我們的企業要做大做強,內部管理、市場營銷這些基礎性的工作都需要去抓,但是如果忽視了創新,就失去了競爭力、失去了生命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規模企業更應該成為創新的主導。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而且對提升地區經濟發展的層次、加快建設創新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作為規模企業又如何做才能當好自主創新的“排頭兵”呢?
首先,規模企業要加大投入來推動自主創新。企業推進自主創新,主要還是靠企業自主投入。公共財政的投入一方麵非常有限,另一方麵也隻能用於政策激勵和扶持,起一個導向的作用,企業始終是科技創新投入的真正主體。總體上看,企業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說到底是一個發展理念和眼光、膽略和氣魄的問題。
其次,要善於借外力來加快自主創新。創新必須是開放的,關起門來搞創新必然行不通,也不會有成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才是自主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三個自主創新的路徑當中,最現實、最可行的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借助外力發展自己。可以這樣講,現在走在技術創新前列的規模企業,無一不是推進開放式創新的典型,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既引進了資本,也引進了技術,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關鍵技術,實現了技術跨越。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思路。
第三,就是要依靠人才來支撐自主創新。深圳的華為,2.3萬名員工,其中1.3萬人在搞科研;汽車行業的後起之秀奇瑞,它的汽車技術開發研究院集中了全國近600-/0昀汽車行業開發人員c『這兩個事例充分說明,人才是創新發展的根本支撐。我們的企業家不可能都成為專家、學者,但是我們要有識才的慧眼、用才的高招、容才的雅量。
與此同時,要加強與高層次科研院所的合作,集聚各方麵人才合力攻關。
創新是企業發展永久的發動機,是企業經久不衰的永恒主題。一個企業的創新是在企業第一領導人——企業家的帶動下進行的,一個沒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是不會帶出一個創新的企業,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全麵再現。
在中國內地,凡是有競爭實力的企業,都在創新方麵做出了重大成績。由賽迪承辦的“2007中國互聯網市場年會”上,上海征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玉柱憑借旗下網絡遊戲《征途》的良好表現,以及2006-2007年度在網遊營銷方麵的巨大成功,榮獲“2006-2007年度中國互聯網市場年度先鋒人物”大獎,成為唯一獲此殊榮的網遊業經營人物。
《征途》是完全依靠本國科技力量研發、運營的網遊產品,創造性地將寵物代練等特色內容與智力問答、休閑遊戲等多樣化內容融為一體,被稱作網遊“大百科全書”。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本越來越集中,競爭也必然越來越殘酷,尤其在國內,消費增長比投資增長慢,必然會導致生產道剩的時代提前到來,所謂的“紅海”戰略,描述的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競爭的企業戰略,其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血腥”。資本集中導致產品技術競爭的差異化程度越來越小,創新就成了許多企業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