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狼成功捕獵過程的眾多因素中,嚴密有序的集體組織和高效的團隊協作是其中的最明顯和最重要的因素。這種特征使得他們在捕殺獵物時總能無往不勝。獨狼並不是強大的,但當狼以群體力量出現在攻擊目標之前,卻表現出強大的攻擊力。
在狼族社會裏,一匹成狼的死亡會嚴重危及整個族群,如何尋找安全的巢穴以撫育小狼,目標獵物的行蹤或可靠的水源等知識,都可能隨著一匹老狼的殞命而消逝,一匹成狼的死亡便意味著多年的經驗、知識與領導能力也隨之消逝。
幸運的是,狼族中的老者不斷地教導與提醒年輕的幼狼,給予它們機會去經曆失敗,從中學習與成長,直到成為領導者。整個狼族的捕獵、遊戲和互助行為,都促使小狼們團結在一起。所有的這些活動,都增強了族群的社會秩序與傳統。從幼小狼隻與成年狼隻嬉戲的經驗裏,幼狼學習到它們未來可能必須承擔的領導能力,並且了解到整個狼群的未來發展,屆時都將是它們生命的重要職責。
狼群的凝聚力、團隊精神和訓練,成為決定它們生死存亡的決定性因素。每位成員都應通過發揮特有的才智和力量來肩負起對團體應盡的義務,每一匹都要為群體的繁榮與發展承擔一份責任。因此,一匹有智慧的狼如果死亡,並不會對狼的族群造成長久的致命傷害,因為,對於這些傷害,年輕的狼早已有萬全的準備了。
狼群中每個成員都不希望成為光說不幹的“老板”,他們中有些樂於成為技藝精湛的狩獵者,也有些擅長於作為族群看護者,還有一些喜歡充當群體的開心果,等等。
比如,領導狼群的責任由阿爾法狼擔負,其他狼則共同承擔整個狼群的其他事物。在母頭狼產下一窩幼狼仔後,通常有一隻成年的雄狼擔當起“保姆”的作用,這樣,母頭狼就可以暫時擺脫當媽媽的責任,和公頭狼去進行“蜜月狩獵”。
事實上,狼群在哺育期,它們的“集體主義意識”和“協作精神”遠遠勝過人類。每一隻成年的狼都各司其職,擔負著撫養後代的重任,在它們捕獵時總是通力合作,彼此照應。更令人感動的是,遇到危急時,狼群總是用自己尾巴的擺動、鼻子的相觸來相互鼓勁。
在狼群中,並非每一匹狼都極積爭取領導者的角色。但是,所有的狼都滿足於自身所扮演的至關重要的角色,並不斷地努力,以達到最完善的境地。
在某些組織中,總會存在一些不合時宜的座右銘,例如:“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老板的員工不是好員工”等等。
但事實上,這隻是一種假象,一種領導者對麵試者的期望,以及麵試者套用這種期望而揣摩出的對話方式。可以想像,一個公司如果到處充滿著這種急於爬升的員工,它必將造成整個組織或團體充斥著競爭與個人主義至上的氣氛,而非協調、合作與忠誠。
當然,這並不是說狼族不會挑戰權威、地位或社會階級——它們也會這麼做。不過,每一匹狼的社會角色,從孩提時期的嬉戲之中,便已經逐漸發展成形,並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針對該角色進行學習與演練。
它們的態度是基於這樣的問題:“什麼對團體是最有益的?”而並非與人類一樣,常常因為無法滿足個人的欲望,而惡意破壞其所屬的組織團體、家庭或事業單位。
不論是團隊工作、公司業務、社會工作,或公民義務,個人對團體的盡心是讓團體運行的原動力。“團隊精神”就像是天氣一樣,每個人都在談論它,但如果沒有人能身體力行,一個團隊就隻能成為一個羊群,而並非是狼群。
如果一個企業始終抱著做強做大的目的而且不遺餘力的地進取,就是狼性十足的企業;一個人如果始終抱著不甘平庸的決心竭力拚搏,那就是狼性十足的人。一個團隊如果銳意進取,具備了充分合作的狼性特征,就是一支狼性團隊。
可以說:“狼性”就是企業團隊必須具備的精神,沒有“狼性”的團隊必然是孤立的團隊,麵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必將抱頭鼠竄、落荒而逃。
知識型員工重在“引領”
彼得·德魯克先生在《21世紀對管理的挑戰》一書中指出:“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是21世紀對管理最大的挑戰,在發達國家這是它們生存的需要,舍此就別無它法能維持其領導地位和維持其生活水平。”他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也是最獨特的對管理的貢獻是製造業中手工工作者的生產力提高了50倍。21實際對管理最重要的貢獻同樣地將是提高知識工作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20世紀企業最值錢的資產是它的生產設備,而21世紀企業或非企業最值錢的資產則將是知識工作者及其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