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國電器公司的H.F.迪克首先在庫存管理中倡導和應用ABC分類法,用於確定庫存管理的重點,以便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這是節約資金和費用的一種簡單而又有效的科學管理方法。
在庫存中,往往少數幾種物品的年消耗金額占總消耗額的大部分。為了有效地進行庫存控製,對於貴重的物品應少量采購和嚴密控製,而對於低價物品就可以大量采購和稍加控製。
ABC分類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所控製對象價值的不同或重要程度的不同將其分類,通常根據年耗用金額(存貨價值或數量×成本)將物品分為三類oA類存貨的品種種類占總品種數的10%左右,但價值占存貨總價值70%左右;B類存貨的品種種類占總品種數的20%左右,價值占存貨總價值20%左右;C類存貨的品種種類占總品種數的70%左右,價值占存貨總價值10%左右。
A類物資在品種數量上僅占15%左右,但如能管好它們,就等於管好了70%左右消耗金額的物資,這是十分值得注重管理的部分。
C類物資管理的原則恰好和A級相反,不應投入過多管理力量,寧肯多儲備一些,少報警,以便集中力量管理A類物資。由於所占消耗金額非常少,多儲備,並不會增加多少占用金額。
B類物資的況狀處於A、C類之間,因此,其管理方法也介乎A、C類物資的管理方法之間,采用通常的方法管理,或稱常規方法管理。
幾點需要說明的情況是:
1.ABC分析法的優點是減輕而不是加重庫存控製的工作量。這是因為沒有把重點放在占庫存物品大多數的C類物品上。
2.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可以將存貨分為適當的類別,不一定局限於三類。
3.對於物流企業經營的物品而言,分類情況並不揭示物品的獲利能力。
4.分類情況不反映物品的需求程度。因而在進行分類時,要對諸如采購困難問題、可能發生的偷竊、預測困難問題、物品的變質或陳舊、倉容量的大小和物品在生產和經營上的需求情況等因素,加以認真的考慮,做出適當的分類。
JIT生產方式
JIT(JustInTime)生產方式的基本含義是“隻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也就是追求一種無庫存,或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係統。JIT的基本思想是生產的計劃和控製及庫存的管理。
在20世紀後半期,整個汽車市場進入了一個市場需求多樣化的新階段,而且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之給製造業提出的新課題即是,如何有效地組織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否則的話,生產過剩所引起的隻是設備、人員、費用等一係列的浪費,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競爭能力以至生存。
在這種曆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豐田公司的副總裁大野耐一綜合了單件生產和批量生產的特點和優點,創造了一種在多品種小批量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即JIT生產方式,也被稱為準時生產、及時化生產,成為豐田公司競爭取勝的法寶。直到今天,以JIT生產方式為核心的“豐田製造模式”(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依然是汽車行業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