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企業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表明對該事件高度重視,這個很能贏得消費者認同。此前創維出現黃宏生事件,反應準備期是三天,而金龍魚第二天即作出反應,行動之快,令人歎服。
其次,通篇聲明邏輯嚴謹,說理清楚,用語平和,給人自信、沉穩的感覺,是實實在在麵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聲明的核心內容清晰:報道出來之後,企業迅速對所有產品進行全麵複查,對可能發生問題的產品全部收回,表現出對消費者生命和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
應該說,這個聲明很成功。無怪乎有消費者看到這個聲明之後稱,他不會因為新聞報道而放棄對金龍魚的選擇。
而金象的聲明給人的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感覺。
該聲明通篇都是否認問題:產品沒有任何質量問題;抽查程序不合法;新聞發布程序不合法;作為免檢品牌,金象應該享受免受抽查的特權;國家部門不應該對金象這樣的大企業進行監管;國家有關部門應該采取行動消除負麵影響;金象保留對有關媒體提起法律訴訟的權利等等。在該聲明中,金象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受害者形象。顯然,這種訴求方式與消費者期待金象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希望背道而馳,’因此是不可能接受的。在消費者的觀念裏,國家衛生部是支持公道的機構,不可能和一個企業過不去,也沒有必要把一個合格的產品非要說成不合格。金象的全盤否認,隻能留給消費者“金象不願意解決問題”的印象。也許金象的產品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它這樣簡單而草率的態度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本來,衛生部抽查的結果,金象的酸價是最低的,也就是問題最輕的一個,現在反而成了問題最嚴重的企業,失敗的聲明一下子把自己置於非常不利的位置。
而金象聲明裏打擊地溝油、摻假油、劣質油的呼籲,則給人轉移視線的感覺;而所謂的國家免檢產品不應該被抽查的說法,則有尋求市場特權的嫌疑。這些從網民的評論中能明顯感覺出來。
福臨門的聲明相對比較中性,不溫不火。這可能和福臨門在食用油行業的地位有關,前麵有金龍魚,後麵有金象,福臨門沒有必要出風頭。尤其有意思的是,福臨門在聲明中特別強調自己沒有說過“和衛生部對簿公堂”的話,生怕因此與國家衛生部鬧僵,其態度與金象矛頭直指國家衛生部形成鮮明對比。
企業要勇敢地麵對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事實上,隨著傳媒產業的日益發達,任何隱瞞和逃避的想法都是行不通的。怎麼辦?實事求是地麵對問題、解決問題,一是一,二是二,有問題就承認問題,是自己的錯就要承擔責任。既不要刻意隱瞞什麼,也不要試圖逃避責任,更不可以編造謊言欺騙消費者和媒體。那樣做隻能將把消費者和媒體推向自己的對立麵,激化矛盾,加重危機。為什麼有些企業總想粉飾太平掩蓋問題呢?就是想逃避責任和懲罰,事實上,一旦是企業的問題,這個責任是逃避不了的。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現在,整個社會越來越關注企業公民行為,就是把一個企業看作社會公民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為社會和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維護消費者生命尊嚴,促進社會健康發展,不僅僅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每個企業的責任。傷害消費者利益,損害員工權益,破壞自然環境,違背社會基本道德觀念,這樣的企業即使為國家納的稅再多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因此,企業發生非合法公民行為的時候,就要向消費者、媒體,乃至整個社會道歉,這是沒有什麼可商量的原則問題。
因此,當企業出現問題時,應正視問題,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知錯就改,愈是躲著問題,問題愈會揪住你不放。
熱爐法則
“熱爐”法則形象地闡述了懲處原則:
熱爐火紅,不用手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的——警告性原則。領導者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製度教育,以警告或勸戒不要觸犯規章製度,否則就會受到懲處。
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灼傷——堅定性原則。也就是說隻要觸犯單位的規章製度,就一定會受到懲處。
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即時性原則。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公平性原則。
“熱爐”法則的具體應用表現為: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天條”及規章製度,單位的任何人觸犯了都要受到懲罰。
柯達全球副總裁葉鶯對此有過很形象的比喻,她說,你要到一個日本人家裏去的話,就非得脫鞋不可,不管你腳下的鞋有多貴、多新,即使連地都沒沾,都還是要脫,這是一個入鄉隨俗的規矩。針對新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問題,這位世界500強中首位華人女性副總裁觀點鮮明——“你要進入到我柯達的‘新房’,你必須要聽我柯達的聲音,這是絕對的”;還有一句是,“你要玩我的遊戲,當然要跟著我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