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簡單但有效的管理效應(1)(2 / 3)

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

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辭,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也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鼇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

的確,“蝴蝶效應”存在於我們的人生曆程中:一次大膽的嚐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真誠的服務,都可以擊發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不僅僅是一點點喜悅和表麵上的報酬。

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所以,隻要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看到一些管理規範、運作良好的公司在理念中出現這樣的句子:

“在你的統計中,你的1OO名客戶裏隻有一位不滿意,因此你驕稱隻有1%的不合格,但是,對於該客戶而言,他得到的卻是lOO%的不滿意。”

“你一朝對客戶不善,公司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補救。”

“在客戶眼裏,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夠讓企業命運發生改變的“蝴蝶”已遠不止“計劃之手”,隨著企業坐而無憂的壟斷地位的日漸勢微,開放式的競爭讓企業不得不考慮各種影響發展的潛在因素。而企業選擇的結果就是: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讓我們最後記住的一句話:橫過深穀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馬太效應

《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例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

“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馬太效應。看看我們周圍,就可以發現許多馬太效應的例子。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會一直孤獨下去。金錢方麵更是如此,即使投資回報率相同,一個比別人投資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O倍。

這是個贏家通吃的社會,善用馬太效應,贏家就是你。

對企業經營發展而言,馬太效應則告訴我們,要想在某一個領域保持優勢,就必須在此領域迅速做大。當你成為某個領域的領頭羊的時候,即使投資回報率相同,你也能更輕易的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沒有實力迅速在某個領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尋找新的發展領域,才能保證獲得較好的回報。

微軟在互聯網時代的壟斷地位足以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

從DOS到Windows係統,微軟一直掌握著個人電腦操作係統9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為它積累了巨大的信譽。

絕大多數硬件、軟件開發商都不會另搞一套與微軟“不兼容”的產品或係統,因為那無異於自掘墳墓。換句話說,微軟可以不必考慮與別人兼容,而別人一定得考慮和微軟兼容。而影響力不大的產品,即使性能再優秀,也享受不了這種待遇。

網絡增值的規律是規模越大,用戶越多,產品越具有標準性,所帶來的商業機會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長趨勢。

因此,標準化、規模化意味著社會成本的降低、經濟效益的提高,這是網絡時代中所有廠商追求的一種目標。電子信息業因為行業較新,許多產品規格尚未標準化。誰能建立標準規格或者跟對了贏家的規格,誰就是“馬太效應”的獲利者。

因而,現在廠商之間的競爭,絕大部分是“規格戰”。

在市場上,如果一個企業有能力將自己的產品標準化,並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時,該產品的價值就越高,而且使用的人也越多。市場上主流產品的使用價值已大大越過它的物質表現,在許多方麵是生產這種產品的人想不到的,這樣,即使價格再高也有人願意買。

在這裏,價高少買、價低多買的需求規律對信息產品似乎也不起作用了。網絡經濟條件下的新需求規律是:使用者越多,出價就越高,或者說是“邊際收益遞增”。產生馬太效應的關鍵在於占有資源的多寡,當我們占有資源很多時,馬太效應就會為我們服務;如果我們的資源很少,就難免會為這一法則所壓迫。但我們並不是對此無能為力。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