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航海時代的開拓者——哥倫布(1)(1 / 3)

“哥倫布航行到地球的另一端,讓我們知道這世界的另一半是什麼模樣,謎團一經解開,以後的發現可能會更驚人。”正如西班牙王後的神父貝特魯(Pedro)所預測的那樣,哥倫布開辟了大航海時代,他的發現對整個世界的曆史進程和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第一個橫渡北大西洋,穿越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他第一個進入了“美洲地中海”;他發現了全部的大安第列斯群島;奠定了發現美洲西方新大陸的基礎。哥倫布的航海活動體現了資產階級在上升時期生氣勃勃的精神,為資產階級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的:“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哥倫布正是開辟這一“新的活動場所”的一個先驅者。

一、 航海計劃接連遭拒

“發現新大陸”就意味著“發現新財富”。哥倫布自己毫不諱言地說:“黃金是一件令人驚歎的東西,誰有了它,就能支配所要的一切,甚至可以將靈魂送上天。”

下定決心到東方

哥倫布於1451年誕生在意大利熱那亞的一個紡織工人家庭,隻受過很短時間的正規教育。15歲至23歲,在地中海作過幾次短途航行,19歲時在安茹國王雷內二世租的熱那亞船上服務,此船後來編入海軍船隊,同阿拉貢王國進行過戰鬥。他還乘熱那亞商人的船隻航行抵達過愛琴海。

早期的實習、實踐會為我們後來的行動打下深厚的基礎,沒有人隨隨便便能成功。

1474年,23歲的哥倫布像葡萄牙的亨利親王那樣,津津有味地閱讀著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

哥倫布的心中始終有一種航海到遙遠的東方的夢想之火,馬可·波羅則為他準備了夢想之火的幹柴。我們無法判斷馬可·波羅是否有意地對東方進行了誇大的描繪,以促進後來的歐洲人到東方尋寶和掠奪。至少,他懂得夢想和誘惑對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後來的史實的確證明了這一點。正是馬可·波羅誇張的描繪揭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

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對震旦(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的強大、富庶讚譽連連,橋是漢白玉的,西龐穀有金頂的宮殿。而西龐穀是中國七千多個島嶼中的一個。

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富庶情況的描述,使這個年輕人完全著了迷。在他的腦海裏,仿佛這些東方國家到處都是黃金、寶石和香料。他是多麼渴望得到黃金嗬!他覺得,“黃金是一種令人讚歎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能支配他所想的一切。有了黃金,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我們無法判斷自己奮鬥的動機是否真正純正,其實,為金錢而奮鬥,這本身也並無可厚非。事實上,世上究竟有幾個人可以不為金錢而奮鬥呢?當我們擁有足夠強烈的動機時,我們的潛能也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記述道,這些島嶼都在亞洲附近的海上,是一個很大的群島,它使亞洲陸地向東延伸,比托勒密想像的要遠30度。因為這是威尼斯旅行家親自所見所聞的國家,對書中的內容他虔誠地相信。由此,哥倫布自然就得出結論,那麼,從大西洋過去,相對說來,亞洲離西方不就是更近了嗎?!

哥倫布大膽的推斷其實沒有出錯,隻不過,他根本想不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還有一個美洲隔在歐洲和亞洲中間。隻因為這一步之差,他至死都不願意承認,他到達的不是印度!大膽的推想使人富有創造性,但大膽的推想還需要事實的證明。

當時,葡萄牙的亨利親王不斷派船尋找通往中國和印度的航路。哥倫布對此深為羨慕,發誓要親自駕船去開辟通向東方的航路。

當一個人為自己確立了偶像和目標時,他也就成功了一半。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移居葡萄牙,學習航海的知識,並在地中海進行過多次航行實踐。

1476年5月,哥倫布25歲時,熱那亞派遣一支武裝護衛隊護送一批寶物去北歐,哥倫布作為水手參加了護衛隊。航行中遭到法國特遣船隊的襲擊,哥倫市負傷落水,幸虧抓住漂在海上的一根木槳,隨波逐浪飄到葡萄牙。登岸後,直奔裏斯本,找他在那裏工作的弟弟巴托洛梅·哥倫布。

15世紀的葡萄牙是當時歐洲最先進、最有生氣的國家之一,首都裏斯本是航海考察和從事發現新陸地的中心,也是海洋研究的大本營。哥倫布和他弟弟在裏斯本辦起了一個編製海圖的企業,這一工作由於和航海家及船員聯係密切而大大豐富了他的航海知識。

不久,他被獲準在一艘葡萄牙商船上服務,航行到達過冰島、愛爾蘭、亞速爾群島等地。實地航行又豐富了他的航海經驗。

此時的哥倫布已十分熟悉羅盤、海圖和當時的各種航海新儀器;對於利用太陽、星星的位置確定艙位的方法,也非常精通。他又從地理學家們那裏學到了大地是圓球的理論。這一切,使哥倫布具備了率船去遠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