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航海時代的開拓者——哥倫布(1)(3 / 3)

真正有作為的英雄總是因抱負和積極的行動而成功,而不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具備所有成功的條件。當然,這也不可能。當條件未成熟時,就需要要借力而為,而不是坐等條件成熟,不然的話,也許第一個發現新大陸的可能就不是哥倫布了。

當你心懷遠大的抱負和積極的心態,懂得如何去尋求外力的幫助,剩下的就是按自己的求助計劃去行動了。

哥倫布這個別出心裁的航行計劃,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熱情和關注。那時,亨利親王雖已去世,但他發起的沿非洲西岸向南的航行的航行計劃,仍在繼續,並且越走越遠,人們正以期待的心情,眺望著遠航的美好結果。

因為人們總是關注看得見的成就,所以,任何一項嶄新的事業,往往都要麵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最大的困難是既有的習慣思維和習慣思維形成的習慣勢力和習慣形勢。對此,我們必須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那些可惡的顧問們,基於他們內心的成見,對國王建議說:

“沿非洲海岸南下的航行,已經進行了很久,正在逐步取得進展,將來總有一天能航行到非洲的盡頭,找到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路;哥倫布的航行計劃雖然聽直來很有道理,卻缺乏實證,國王陛下您不要同意哥倫布的冒險計劃。這樣做,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葡萄牙國王感覺顧問們的話很有道理,就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拒絕了哥倫布的要求。

人們的思維定勢造成了形勢的局限,反過來,形勢的局限,又加重的人們的定勢思維。當我們要打破一種定勢的思維時,我們麵臨的阻力是錯綜複雜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需要等到適當的時機再拋出自己的計劃的原因。

對此,哥倫布雖然感到失望,但這位大英雄可不會輕易陷入絕望之中。他抱著遺憾的心情離開了葡萄牙,又心懷期望能在西班牙找到支持。

東方不亮西方亮。並非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思維。一個好的計劃,可能會遭到一些人的置疑,同時,也會得到另一部分人的讚賞和支持。如果我們在尋求幫助時,遇到了拒絕,不妨轉移一下求助的對象。

1485年,哥倫布委托一位公爵把計劃送到了西班牙王宮。當時的西班牙國王叫斐迪南,王後叫伊薩貝拉。伊薩貝拉王後經這位公爵的介紹,於1486年5月召見了哥倫布,親自聽取他的建議。王後對這個新的遠航計劃倒有幾分讚賞,可是他的顧問們卻一味反對,加之當時正值西班牙和摩爾人打仗,王後便告訴哥倫布,等戰事結束後再來考慮他的計劃。

天時地利人和,是成事的條件,如有一項不具備,便無法成事。雖然,事情有時會出現轉機,但並不意味著立即會有結果。這時,我們隻有耐心等待。

此後,哥倫布年複一年地等待著,卻一直沒有回音,內心就變得越來越焦急。直到1491年末,他才獲得了在軍營中晉見國王的機會,他已經等待了將近六年的時間了。

在長期的等待中,人們最容易變得焦急和失望,最終陷入絕望。這時,能夠繼續堅持下去,也許就會出現新的轉機。

在這次晉見中,哥倫布除了陳述遠航計劃外,還提出了兩項驚人的要求:

“陛下,我請求您封我為海軍上將,並且封我為將來所發現的島嶼和大陸的總督。”

聽到這裏,國王的大臣們和王室顧問們開始竊竊私語,大家都認為哥倫布要求的報酬太過分了。

“陛下,他的要求也太過分,您絕對不能同意他的要求。”

由於大家的反對,國王和王後也就否決了哥倫布的苦心等待的遠航計劃。

這一次,哥倫布再一次遭到冷遇,這正像一盆冰水潑在他的熱頭之上,他的心情變得非常沮喪。

他垂頭喪氣地離開了軍營,決定到法國去尋找支持。因為他的弟弟在那裏結識了一些有勢力的人,其中一個是法國國王的姐姐。他想通過這些顯要人物,去說服法國國王,支持他的計劃。

大家看到,哥倫布在一連串的打擊麵前,仍然癡心不改,足見他超出常人的執著力。這也正是他最終能夠達到目的的原因所在。一項在一般人看似過分的要求,必然不會得到立即同意。隻要對方需要你,你最終會達到目的。

另一方麵,我們可以看到,哥倫布並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他早已經在法國為自己積下了人脈資源,現在,是他利用這些資源的時候了。

4.航行計劃終於得到批準

劇烈的北風席卷著整個西班牙,這是1491年冬天的一個晚上,在格拉納達城堡外兩公裏的地方,一輛馬車頂著寒風艱難地向法國駛去。車上坐著一個40來歲的人,卷頭發,大眼睛,那布滿了皺紋的臉一看便知是個飽經風霜的人,他就是哥倫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