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規範性。規範性在製度建設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第一個方麵是行為規範。管理製度本身就是一種規範,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要共同遵守的規定和準則的總稱,它要求企業員工在職務行為中按照企業經營、生產、管理相關的規範與規則來統一行動。第二個方麵是編製規範。專業性管理製度一般由一些與專業或職能方麵的規範性標準、程序、控製、檢查、獎懲等因素組合而成。在管理製度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諸多因素中,屬於規範性的有編製目的、編製依據、適用範圍、製度構成等;屬於程序性的有製度實施環節,實施的具體程序,控製製度實現或達成期望目標的方法及程序,以及形成、完善或修訂製度的過程,製度生效的時間,與其他製度之間的關係等。第三個方麵是實施規範。管理製度要得到規範實施,必須具備下麵兩個條件:首先,編製的製度是規範的,符合企業管理科學原理和企業行為涉及到的每一項事物的發展規律;其次,實施製度的全過程是規範的,企業員工的整體職務行為或工作程序是規範的。
(3)動態性。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製度具有相對的穩定周期與動態時期,這種“穩定”與“動態”受企業的行業性質、產業特征、企業環境以及企業人員素質、企業經營者的個人因素等的綜合影響。企業應該依據這些影響因素的變化,控製和調節製度的穩定性與動態性。一般來說,導致製度動態變化的因素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企業經營環境、經營產品、經營範圍、成員素質等是會經常變化的,這些變化相應會引發組織結構、工作崗位、員工隊伍、工作技能的改變,繼而會導致製度使用主體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反映在製度上便是製度及其所含的規範、規則被改變或進行修改、完善。第二種是產品結構、新技術的應用導致生產流程、操作程序發生改變,與之相關的製度會因此而改變或進行修改、完善。第三種是企業發展戰略及競爭策略的調整,需要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當原有的製度成為提高效率的阻礙因素時,就有必要重塑企業機製,改進製度。
(4)創新性。企業製度的設計、編製過程,是企業結合實際,按照事物的演變過程及其內在本質規律,依據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創新的方法或原則形成規範的過程。同時,製度的動態變化需要企業進行有效的創新,也隻有創新才能保證製度的相對穩定性與規範性。
遵守製度貴在自覺,隻有穩固確立製度至上意識,讓遵守、執行、維護製度成為每一名員工的自覺行為,才能確保各項製度的落實、有效。企業各級人員要抓好製度的學習、宣傳,把各項製度作為經常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教育引導,培養企業員工的自律意識,自覺用製度改造思想、規範言行,形成遵守製度、執行製度的內在動力和良好的輿論氛圍,使製度成為剛性要求和價值認同。無論一個企業的目標多麼宏偉、製度多麼健全,假如沒有很好地去落實,製度便隻能是紙上談兵,如果一個企業對製度的執行力很強,那麼,這個企業員工的行為一定規範,企業的精神麵貌一定振奮,發展就一定健康、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