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係。這種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係必須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我國企業具體實際情況,體現中國特色。在西方發達國家,對任何一個企業的評價都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麵。經濟指標僅僅被認為是企業最基本的評價指標,而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卻多種多樣,如道瓊斯指數、多米尼道德指數等。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國情製定相應的評價體係,可以將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分為強製性和倡導性標準,由政府發布相應的指引,製定出相應的實施時間表引導企業積極履行。
二、完善市場經濟體製
平等交易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素和根本前提。隻有有了平等交易以及體現了平等交易的倫理規範,才會有公平競爭,才會有基於公平競爭的市場價格機製,也才會有真正的或有效的市場經濟。市場機製不健全或遭到破壞的表現便是,體製成員往往不遵守體現平等交易的倫理規範,任意侵犯他人的權益,使人們之間的信任關係遭到破壞,導致交易雙方彼此抱有疑慮並為此耗費大量交易成本,使得經濟效率大大下降,嚴重時則會使體製成員退出市場,讓市場體製被其他經濟製度取而代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但還非常不完善,其重要表現之一即社會誠信缺失,這種狀況助長了企業社會責任缺失問題的產生。因此,要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就需要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通過市場經濟製度的進一步完善,從而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營造出良好的經濟誠信環境。
(一)建立產權製度,明確利益歸屬
“當一個企業的效益、利潤與經營者的收益不相關的時候,便很難維護企業的信用關係”。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產權界定越是清晰,交易主體的收益就越明確,一方麵,交易者選擇交易對象和投資決策更為慎重,減少了市場交易中的違信機會;另一方麵,交易者越是選擇誠信行為越有助於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產權製度的建立,規範了企業的經濟行為,促使企業為了其長遠的利益而選擇誠實守信的經營活動。誠如當代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所說:“產權是信譽的基礎,明晰的產權是人們追求長遠利益的動力,隻有追求長遠利益的人才會講求信譽。孟子講‘無恒產者無恒心’,也就是‘無恒產者無信用’,破環產權,實質上是一種攪亂玉器、從而毀滅道德的行為。中國要有良好的市場秩序,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產權製度。”
(二)完善市場競爭製度,實現優勝劣汰
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的重要內涵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在規範的市場競爭過程中,社會信用好的企業勝出,反之則遭淘汰,乃是自由競爭的重要規則和必然結果。“如果針對盜竊沒有基本的倫理上的、宗教上的乃至文化上的懲罰,我們的刑法未免負擔過巨而難以推行”。我國市場經濟體製建立的過程已經證明,凡是在實現了自由競爭的地區、行業和領域,尤其是在競爭規範而又激烈的地方,不講誠信的企業和個人是難以找到立足之地的。正是自由競爭的優勝劣汰機製迫使人們不敢欺詐或不得不放棄失信行為。與此相反,凡是在那些特權幹預市場、排斥競爭的地方,不講誠信的企業和個人在特權的保護下不必為失信行為支付市場成本。這種情況的發展最終必然導致誠實守信的企業吃虧,弄虛作假的企業勝出的扭曲結局。因此,強化市場經濟運作所要求的自由競爭和各級政府的監督職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看不見的手”的市場淨化功能來維護市場秩序,由市場力量來褒獎那些講誠信、社會形象好的企業,懲罰諸如欠賴賬、違背合同、虛假廣告、製假售假等各種背棄誠信原則,蹂躪商業道德的企業和個人,把他們從市場競爭中無情地淘汰出局,這樣,將會給市場主體的理性預期提供一個正確的依據,企業和個人的失信行為也才有可能被有效遏製。市場經濟是通過經濟主體之間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來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通過完善的市場退出機製,有利於規範市場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運行。
三、加強社會監督力度
社會各界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強大的推動力。要想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僅僅靠政府加強監管和企業的自覺而沒有社會的廣泛參與,恐怕會事倍功半,因而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公眾、媒體輿論、工會和消協等社會群眾團體組織的作用,加強社會各界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監督,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監督體係,以促進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通過社會環境整體的改良來推動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