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魯國人善於織屨,他的妻子善於織縞,他們準備前往越國去做生意。這時有人提醒他,這樣行不通,他們會落得窮困而返。這個魯國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便進一步向那人討教,對方告訴他,屨是做鞋子用的,縞是做帽子用的,而越人的生活習慣是赤足不戴帽,所以,這個魯國人到越國是很難展開業務的。
美國西部興起掘金熱時,很多人懷著希望到西部尋求金礦。亞默爾也是其中一個,但他和大多數人一樣,什麼都沒有挖到,心情十分沮喪。眼看淘金無望,該空手而回還是繼續尋找渺茫的機會?這時他發現很多淘金者需要花大價錢買水,於是他開始做水生意,並發家致富。
挖掘金礦是顯在機遇,追逐顯在機遇的人多,但是能抓住機遇的人很少,能找到金礦的人畢竟隻是少數的一群。人們在不甘心中尋找機會,亞默爾則從顯在機遇中發現了潛在機遇:賣水比淘金更能賺錢。亞默爾明白自己到這裏為了賺錢,隻要能賺到錢,掘金還是賣水沒有什麼區別。隻有順著形勢的變化,按照具體存在的事實狀況,分清主次,從根本上追求機遇,才能在競爭中獨占鼇頭。
生意人應該了解市場行情,深知人情世故,因為人情就是商情。如果不懂這些道理,就可能會違背地方民情和季節需求,而造成商品積壓,貨難易手,從而使資金流通受到影響,再加上倉儲費用和損耗等,最終難免生意失敗。
在商品生產和采購時,商人應該知道具體的消費對象和消費市場,事先進行廣泛地市場調研,了解最新信息,至關重要。
卡耐基認為,機會固然重要,但對機會的把握和充分利用是更需要我們關注的。現代商人大都重視對信息資源的收集、開發,而且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有時候,對近在身邊的機遇,卻常常視而不見,有時就讓它輕易地擦身而過。對於近在身邊的機會,隻要稍加留意,要比刻意去尋找、搜集更直接,可以省下大量的精力和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