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走最近的路到羅馬(1 / 1)

企業管理中,通過提高管理效率能夠達到走最近的路到達羅馬的效果。管理效率(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是運用投入產出分析工具研究管理狀況的一種科學方法,是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原則。管理效率具體到一個企業,就是總的投入和總的產出的關係。

1898年,泰羅受雇於伯利恒鋼鐵公司研究提高一個大型機工車間的產量,他進行了著名的搬運鐵塊和使用鐵鍬等的研究,這些都是提高管理效率和勞動生產率的良好實例。在搬運生鐵塊研究中,泰羅首先進行一係列試驗,當時該廠工人每天實際搬運約12.5英噸的生鐵塊,如果規範搬運操作、更好地挑選工人,並應用改進的操作方法訓練工人等,生鐵塊的搬運量能夠提高四倍,達到每天搬運約47.5英噸。在工人鏟鐵礦石和煤末的試驗中,泰羅首先係統地研究了鏟的操作活動,又特別設計了各種規格的鐵鍬,采用了周密的派工製度、監工製度,研究了鏟各種原料的最好姿式和方法,結果,堆料場的勞動力從400減少到140人,每人平均日操作量從16噸提高到59噸,每噸的操作成本從7.2美分降低到3.3美分。

據此,泰羅提出科學管理的五項基本原則:

(1)用科學的方法取代僅憑經驗的方法;

(2)在集體活動中取得一致和協調以取代不一致;

(3)實現人們的彼此合作以取代混亂的個人主義;

(4)為最大的產出量而勞動,而不是限製產出量;

(5)盡最大可能培養工人,使他們自己和工廠都獲得最大的利益和成就。

管理效率是管理製度興衰的重要標誌,管理效率也是管理製度或榮或衰的重要標誌。製度發展,事實上必然表現為管理效率的提高,反之,則是管理效率的下降。縱觀企業發展史和社會發展史,我們會發現無論是企業製度或是社會製度都與管理效率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都可以通過管理效率的高低看到管理製度的興衰軌跡。較高管理效率必然導致較先進的管理製度,較低的管理效率與落後的不合時宜的管理製度相始終。

管理效率是製約管理績效和企業效益的重要原因。低效率管理必然影響企業管理績效,從而造成企業的低效益,甚至嚴重虧損。據有關部門對2000多家虧損國有企業調查,其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造成的虧損占2/3以上。同樣的經營環境、同樣的產品、同樣的技術設備,為什麼有的企業虧損,有的企業盈利?其中,關鍵的原因在於企業內部管理狀況和水平不同,歸根結底,有的管理效率高,有的管理效率低。凡是虧損企業、效益較差的企業,往往表現出內部管理混亂、人浮於事、管理機構臃腫重疊、管理人員明爭暗鬥、管理機關指揮失靈、產品經營不穩定、勞動紀律鬆懈等人所共知的管理低效性。提高管理效率是提高企業效益、改善管理績效的必要條件,企業管理人員務必充分認識管理效率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低效率是製約我國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大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管理已向現代科學管理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管理水平有明顯的提高,管理狀況也有較大改善,但是,總的情況仍不容樂觀,依舊或直接或間接地製約著管理效率的提高和企業效益的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不高,成為我國企業走向市場、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的瓶頸。

目前,我國低效率管理的主要表現和原因有:

(1)管理成本過高。高投入、低收益無疑是管理低效的集中表現。

(2)管理者素質。較低素質的管理主體必然會製約管理效率的提高。

(3)管理體製安排不合理,不科學。不合理的製度安排,會造成管理成本上升、收益下降。

(4)管理收益較低。長期以來,在企業管理和社會管理中有一種偏向,即重投入輕產出,隻管做了沒有,而不管做的實際效果怎麼樣。在企業管理中重企業產值,輕利潤;重勞動投入,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重量的擴張,輕質的提高等。

(5)管理方式落後。

對症分析提高或改善企業管理效率的基本途徑有:

(1)完善科學的管理體製。管理體製是管理活動得以高效運行的基本條件和基本原則,其製度安排的合理與否,直接製約著管理效率和管理績效的提高。

(2)建立科學、務實、有活力的企業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既是企業管理的精神環境,又是企業管理的基本方法,與管理效率密切相關。

(3)選擇一套適合實際的管理模式。以效率為標準,毫無疑問,科學管理應該成為我國管理模式選擇的重心。

(4)造就一批高素質的管理專家隊伍和企業家階層。企業家階層是科學管理得以推行的基礎和前提,是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效益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