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管理者,如何處理和上司、同僚、下屬的關係,決定了他能否做好本職工作。西方的管理認為管理者要寬宏大度、要懂得讚美員工、要公開公正公平、實行透明管理。可是在企業管理的實踐中,大多本土管理者正好相反,他們經常折磨下屬、批評下屬、不透明管理。這主要是由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
在企業中,一個全透明的下屬,會讓上司感到安全,才能認清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用你。作為屬下,尤其要把自己最柔軟的一塊展示給上司,不但讓上司看到你的優點,也要讓他看到你的缺點和欲望。當上司感到已經掌控住了你,就有了安全感,這樣你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管理者麵對下屬,則應是另外一個樣子。如果經理和員工距離太近了,經理很容易被員工看透,於是會有很多員工生出不屑來:“原來他也不見得比我們強多少,卻做了我們的經理。”管理者是全透明的,就容易被下屬看透,於是下屬就可能投其所好,就會逢迎,就會產生不尊重,公司政策的執行,可能因此出現問題。當某人是基層員工時,他對上司的命令比較看重,對老板甚至有點敬畏,甚至把老板神話。但是隨著位置的上升,這樣的感覺會越來越少,越看老板越透明,覺得老板的水平也不過如此,於是想自己當老板也許不比他差多少,可能帶人出去創業,造老板的反。
所以管理者在麵對下屬時,要盡量保持不透明,才能更好地樹立管理者的權威。皇帝之所以成為皇帝,就是因為他在深宮裏,他又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家不知道他能用權力做出什麼事情來,他是不可預測的,就像天氣一樣,於是大家服從他的話,大家看天氣穿衣服,所以皇帝才有了權威。
管理者麵對同僚時同樣不能全透明。如果全透明,在同僚麵前就沒有秘密,可能某天被陷害了,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反之,如果完全把自己隱藏起來,同事之間互相不了解,也很難發揮團隊精神,做好工作。所以麵對同僚,最好要半透明。具體什麼時候要透明,什麼時候不透明,要看具體情況。
這些原則並不是絕對的,要根據自己的性格、位置選擇。如果你是最前線的主管,每天和員工在一起,你擺管理者的麵孔,保持不透明狀態,恐怕沒人敬畏你。還不如幹脆和他們打成一片,個人的小隱私也可適當讓他們知道。在被員工看透的基礎上,靠感情激勵大家,靠獎勵激勵大家,靠帶頭工作激勵大家。這時管理者要保持全透明,才能贏得員工的愛戴。
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其中的重就是穩重,不能太隨便。作為管理者,平常要有架子,偶而和大家輕鬆地交流,大家才說你沒架子,所以,高層要首先有架子,然後才是沒架子。也就是說,即便要透明,也要從不透明開始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