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是在其核心企業寧國水泥廠基礎上改製而成的,經過幾年的發展,海螺水泥已經從最初的總資產4 。 6億元、年產水泥150萬噸的小企業成長為如今總資產上百億元,年水泥生產能力數千萬噸的國內外知名水泥企業。
2003年,海螺水泥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水泥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50%以上,利潤總額占水泥行業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的70%以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占水泥行業上市公司該項總額的70%以上;三項指標的增長率分別高出同行業其他水泥上市公司平均增長率70%、182%、105%。從生產規模和增長速度來看,海螺水泥已將國內同行遠遠地拋在了後麵,已經牢固確立其國內水泥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作為世界水泥業霸主,成立於1833年的法國拉法基公司已經登陸中國。作為中國水泥行業的巨頭,與世界水泥業霸主相比,海螺水泥的競爭實力如何?海螺水泥如何應對外國同行的挑戰?這些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一、盈利能力的差距
根據海螺水泥和拉法基2003年報,我們分析和比較了兩家公司的變現能力、債務償還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創造現金流量能力和盈利能力。兩家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麵的差距引起我們的關注。
2003年拉法基的每股收益為50 。 86元人民幣,遠遠超出海螺水泥0 。 59元人民幣的每股收益。2003年拉法基的銷售毛利率66 。 54%,高於海螺水泥的41 。 95%。
為什麼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標有如此大的差距?海螺水泥是否能夠趕上或超過拉法基的盈利能力?這些是我們關注和分析的焦點。
二、盈利能力差距來自哪裏
每股收益決定股東的收益水平。每股收益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越高,股東的投資效益就越好,每一股份所得的利潤也越多;反之則越差。在年末普通股份總數不變的條件下,公司利潤越多,每股收益越高。在利潤總額不變的條件下,公司增資擴股,增加普通股份總數越多,每股收益越低。
2003年海螺水泥利潤總額為 16 。 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3%。2003年拉法基的利潤總額為14 。 9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54億元,比2002年同期增長14%。
雖然海螺水泥的利潤增長速度明顯快於拉法基,但是利潤總額明顯低於拉法基。可見,利潤總額的差距是兩家公司每股收益出現較大差距的原因之一。
銷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
2003年海螺水泥的銷售毛利率是41 。 95%,或者說,1元銷售收入中有約4角2分錢可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利潤。2003年拉法基的毛利率是66 。 54%,或者說,1元銷售收入中有約6角7分錢可用於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利潤,比海螺水泥多2角5分錢。
可見,為了獲得1元錢收入,海螺水泥比拉法基多花費了2角5分錢的成本,從而減少了利潤總額。這也是兩家公司每股收益出現差距的另一個原因。
三、為什麼海螺水泥的利潤總額低於拉法基
水泥產品的同質性比較高,市場份額對水泥生產企業的利潤總額影響比較大。
海螺水泥是我國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水泥及商品熟料生產商和供應商,該地區的銷售收入占海螺水泥銷售收入總額的100%。但是,作為全國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海螺水泥隻占華東地區水泥市場份額的10%左右。
拉法基的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70多個國家擁有大型生產企業。2001年拉法基收購世界第六大水泥廠商——藍圈集團,使拉法基的市場範圍進一步擴大,並一躍成為世界水泥業霸主,年水泥生產能力達到1. 6億噸。隨著公司全球定價策略的改進,2003年拉法基在全球大部分市場的水泥銷量都有所增加,水泥銷售收入總額達64億歐元(約662億元人民幣)。
拉法基的主要水泥市場在西歐地區,2003年西歐市場的水泥銷量占拉法基水泥總銷量的28%;亞洲地區是拉法基的全球第二大水泥市場,2003年亞洲地區水泥銷量占拉法基水泥總銷量的21%,尤其是中國,更是亞洲地區最大的建材消費市場。拉法基認為:中國水泥市場是法國市場的20倍,是美國市場的6倍,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拉法基的生產和銷售開始向中國市場傾斜,在中國境內已擁有都江堰等數家水泥生產企業,而且還在不斷擴張。
可見,拉法基的市場範圍明顯大於海螺水泥,這是拉法基的利潤總額明顯大於海螺水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