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不同的規模不同的產品 不同的業績——鋼鐵行業分析(1 / 3)

2003年我國鋼鐵行業有35家上市公司,占我國鋼鐵市場份額90%以上。2003年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平均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7億元,同比增長43%;行業平均利潤總額達到9 。 1億元,同比增長73%;行業平均利潤率達到12%;行業平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29%。

2003年,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資產管理水平也有相應提高,行業平均應收賬款2 。 58億元,同比下降10%;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同比加快60%;行業平均存貨達到9億元,同比增長40%;存貨周轉率同比略有上升。

2003年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和下遊產業旺盛的鋼材需求為鋼鐵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喜人。但是,在鋼鐵業繁榮景象的背後,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等方麵出現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不同的生產規模和不同的產品結構產生不同的業績

1994年以來,我國鋼材消費量持續增長。2003年全國鋼材產量為2. 41億噸,增長25. 3%;全年鋼材消費量突破2. 6億噸,增長24%,;全年進口鋼材3 717萬噸,增長51 。 8%。2003年,國際國內鋼鐵市場價格持續上漲。如此良好的宏觀經濟發展環境中,並非所有鋼鐵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都令人滿意。

1. 不同的生產規模不同的業績

鋼鐵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征。我們按照鋼鐵產量將鋼鐵行業上市公司劃分為三組:年產1 0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寶鋼股份);年產500萬~1 000萬噸的大中型鋼鐵企業(如首鋼股份等);年產50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如韶鋼鬆山等)。

我們對三組不同生產規模的鋼鐵業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分析。

不同生產規模的鋼鐵企業表現出不同的業績。年產1 0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寶鋼股份)不僅利潤總額絕對值是年產500萬~1 000萬噸大中型鋼鐵企業平均值的6倍,是年產50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鋼鐵企業平均值的19倍,而且利潤率平均高於年產500萬~1 000萬噸大中型鋼鐵企業10個百分點,高於年產50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鋼鐵企業13個百分點。

從平均增長速度方麵分析,年產500萬噸以下的中小型鋼鐵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明顯高於其他兩組;而在利潤率的增長速度上,年產500萬~1 000萬噸的大中型鋼鐵企業則獨領鼇頭。

不同生產規模的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出現巨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鋼鐵行業具有規模經濟特征。寶鋼股份不僅單位產品生產成本明顯低於其他兩組,而且高端產品帶來的高利潤也是其他兩組不能比擬的。在高端或高附加值鋼材產品產銷方麵,寶鋼股份處於絕對優勢,並且在國內冷軋產品、熱軋板卷等市場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2003年我國鋼材市場需求旺盛,推動鋼材價格不斷上漲,當鋼材價格超過中小鋼鐵企業成本時,中小鋼鐵企業開始盈利,並且迅速擴大產銷量。所以在遠低於寶鋼股份的基數上,中小鋼鐵企業的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和平均利潤大幅增長。

雖然2003年我國鋼鐵市場供銷兩旺,但是,麵對大型鋼鐵企業的強大競爭攻勢,2003年在30家中小鋼鐵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的利潤總額比2002年有所下降:由於2003年主營業務成本增長幅度明顯高於收入,並且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大幅上升,寧夏恒力虧損2 700萬元;由於2003年管理費用大幅上漲,精密股份虧損4 079萬元;由於2003年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大幅增加,撫順特鋼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7%;由於2003年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大幅上升,川投長鋼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3%;由於2003年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大幅增加,大連金牛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3%;由於2003年主營業務成本增長幅度高於收入,新華股份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3%;由於公司規模擴大所導致的期間費用和成本增長,法爾勝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8%;由於2003年財務費用、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都有不同幅度增長,西寧特鋼的利潤總額下降17%;由於管理費用大幅增長,大冶特鋼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7%。

可見,生產規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鋼鐵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前景。大型鋼鐵企業可以利用規模優勢有效控製成本,同時通過高端或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獲得較為穩定的利潤;而中小型鋼鐵企業隻能憑借鋼鐵市場旺盛的需求和地域優勢獲得利潤,這種盈利空間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很不穩定。

2. 不同的產品結構 不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