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惟一一種一生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曆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於人類的狂捕濫殺,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他地方已難覓其蹤,而僅僅在夏威夷群島北部生存著一個不大的群體。

僧海豹與其他海豹一樣,沒有外耳,可有很好的聽覺。它還有一對敏銳的眼睛,不但能看清水裏的東西,也能看清空中的物體。僧海豹的體型比海獅海象更適宜在水中生活,如它的後肢不能曲向前方,這在水中運動十分重要。還有它的身體外表平滑,幾乎成了流線型,非常適合在水中快速遊泳、潛水。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再加上水中的靈巧,使它更容易捕捉到各種魚類。而一旦到了陸地上,它的動作就顯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善於遊泳的四肢隻能起支撐作用,隻好緩慢的匍匐爬行,陸地上的笨拙也成了它們日後滅絕的原因之一。

僧海豹臉上長著又黑又密的剛須,兩隻黑眼睛又大又亮。僧海豹很聰明,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它們對人類很友好,當它們遇到在附近遊泳的人時,就會好奇地遊到人的麵前,直愣愣地盯著人的臉看上一陣,然後悠然自得地遊開。它們遊泳的姿勢非常優雅,好像根本不用鰭劃水,隻是身體略略晃動,便能毫不費力地在水中轉來轉去。在它們生活的海域有著豐富的食物,僧海豹們吃飽喝足了就在水中互相追逐,翻滾打鬧。當然惱怒的時候,它們也會扭打撕咬,所以它們的身上經常有一些牙齒的痕跡。

在哺乳期間,僧海豹的警惕性很高,一旦發現危險,會立即將小海豹推下水去,然後自己潛水而逃。如有小海豹被擒,大海豹會不顧自己安危,搶奪小海豹。如果是人搶走小海豹,大海豹就會怒氣衝天地向人發動攻擊,可是最終它們也沒能逃脫人類的手掌。

除了捕食之外,僧海豹喜歡在僻靜的島嶼上曬太陽,常常幾十上百的聚集在一起。進入15世紀後,僧海豹寧靜的生活被人類徹底打破了,因為加勒比海地區一直是歐洲及美洲列強相爭之地,早在1462年就有西班牙人進入此地,後來英、法、丹麥和美國等一些國家的人也先後來到這裏,並且開始逐漸進入到了加勒比海腹地各個島嶼,而這些島嶼正是僧海豹常年棲息之地。由於食物短缺,人們來到這裏後,便開始了捕殺海豹來充饑。在陸地上笨拙的僧海豹隻能束手就擒。因小海豹渾身長著厚密的乳毛,可以製成上好皮毛製品,因此也沒能逃脫厄運。就在獵食僧海豹的同時,人們又發現海豹油是一種非常好的油料,這下情況就更糟了。到了19世紀,隨著這些國家實力的增強,他們想占有更多的殖民地,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加勒比海地區。為了獲得更多的海豹油、海豹皮,這些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捕殺行動。美麗的海灘瞬間變成了屠宰場,到處都是僧海豹的屍骨。頓時,藍色的海水也被染成了紅色……

獅子:百獸之王內心的風暴

動畫片《獅子王》描寫了森林中獅子王的後代小白獅辛巴在一批朋友和它父親的幫助下,由一個小獅子成長為一個獅子王的經曆。這部帶著童話色彩的影片在編織離奇故事的同時,也在向人類發出愛的呼喚……

獅子以前廣布於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熱帶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陸,在印度也有少量分布,但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殺,現在隻在東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並且大多生活在國家公園內,仍處在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在東非及西非卻早已不見其蹤跡了。特別是西非獅,在人類的幹預下,獅子沒能進入20世紀就已經滅絕了。

其實,獅子比其他任何動物更受人類的青睞。在歐洲,人們一直把獅子看作是勇氣和崇高的象征,英國、蘇格蘭、挪威、丹麥等國的國王在其王冠上飾以獅子的圖像,獅子也出現在蘇黎世、盧森堡、威爾士和德國黑森省等國家和地區人們所佩戴的臂章上。因而,獅子在這個世界上的行走比其他動物更具有文化的象征意義。

獅子是貓科動物中惟一能夠真正發出吼叫的動物,吼聲可傳到八九公裏以外。獅子的視力極佳,在很遠就能發現獵物,集體捕食,速度快且效率高。主要捕食有蹄類,如牛羚、大羚羊、斑馬,有時也捕食大象、犀牛。吃飽後要喝大量的水,然後回到隱蔽處消磨時光。

但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種被人類賦予了更多光環和靈性的動物,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就遭到人類強加給它的巨大威脅。很久以前,強大的羅馬人征服了其他地方的種種文明,同時,他們也征服了這種“百獸之王”——獅子。被羅馬人征服的其他國家中的人民被迫成為羅馬的奴隸,而這些獅子被運送到大競技場,供人們娛樂。有時,人們會安排獅子們與鬥劍士進行格鬥表演;有時,又會被基督教徒挑鬥;還有的羅馬皇帝為了舉行一次盛大的戰爭勝利紀念遊行,而捕獲很多獅子運到羅馬。在羅馬帝國滅亡之時,北非的大部分地域再也看不到北非獅的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