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論先生認為談判的策略,如同毛澤東講的那樣:“我要優勢和主動,敵人也要這個,從這點上看,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做地盤,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說到談判,他認為甲乙雙方“是共同利益和共同條件的組合,是在互惠互利、互相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平等磋商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的準備,對雙方形勢進行充分的估計,預先擬出談判框架,慮定而後動。”

說到具體的談判技巧,黃如論先生有如下幾個層次:

其一,談判的位置和造勢。他認為“談判時的位置選擇很是關鍵,在一定條件下會起到微妙的影響,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和意識緊張。”為此,他借用談判“重慶購物中心項目”地皮的經過加以說明:

“當我走入會場時,我一眼掃描過去,就選擇了坐北朝南的位置,因為一則從風水學的原理來講,我個人比較適合這個位置,二則這個位置光線較佳,便於觀察,而對方坐在對麵,則為逆光,就看不清楚我的表情這樣就構成了無形的威懾力,並使我們處於有利的位置,這就是造勢。”

其二,投石問路,掌握局勢,摸透心思,把握主動。他認為在談判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觀察對方的眼睛。接著,他又詳細地追述了他這次談判的經過:

“一開始,我有意無意中詢問對方的領導最近在忙些什麼?對方說:‘黃總裁,我們現在很忙,能不能通過今天的談判我們一次了斷?’我馬上判斷出他們肯定另有緊急公務在忙,他們一定希望要盡快談成這個項目,並很想從速簽下合同,於是我就順水推舟,‘聽說你們最近太忙了,在百忙中能安排時間和我們會談,說明你們對我們的誠意。’這就是投石問路,察而後動,從對方的言談舉止與反應中,摸清了對方的心理狀態和真實意圖。於是,我們就采用緩兵之計很快談妥了在該市開發建設購物中心的協議。”

其三,創造優勢,攻其要害。他認為在談判過程中應利用各種機會,把對方的氣勢打下去,逼迫對方作出與其理性認識不符合的結論。接著,他又舉例說明:

“那次,談妥了購物中心的建設協議後,對方最高領導又接著說”

購物中心前麵是100畝的公園綠地,原來是山坳,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地下不夜城,可以讓我們再開發。當談到價錢的時候,對方談判成員裏的一個建委主任說,這個建築成本每平方米隻要2000元就夠了,給我們開發是很優惠的。一聽他講每平方米成本2000元,我一看對方露出破綻,立刻抓住機會,反戈一擊,我馬上說:‘好,領導,我相信你的建委主任是建築專家,也可能你這個建委主任講話是對的,你們的建築成本每平方米隻有2000元,但這個價位和實際成本價卻相差懸殊,既然這樣,我用2000元承包給你去做,怎麼樣?你是技術專家,對本市非常熟悉,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我也可以2500元包給你。’對方蒙了,我知道他錯了,我利用他的錯,將錯就錯,將它擴大,打破他的談判防線這樣,我們就抓住了對方的要害,取得了主動我們就步步緊逼,掌握局麵,直到取得談判勝利。”

就這樣,通過這次談判,黃如論先生與江北區委一拍即合,當即簽訂了買賣合約。今天,當我再回首這件往事的時候,我深深感到黃如論先生是何等的精明啊!關於改造爛尾樓,我也不得不慨歎:真是隔行如隔山啊!在我們這些外行人看來,這座爛尾樓是前任區委的敗績,應該予以譴責;但是,在黃如論先生看來,這座爛尾樓卻可以絕路逢生,變成一座造福於人民的五星級大酒店。

我們通過這件事情,也再次驗證了這樣一個真理:要想賺錢,就要從源頭、從體製抓起。從某種意義上說,那些高喊大公無私——實質上幹的卻是大公有私的一些領導,是應該自省的!此乃題外之語,略。”既然是將爛尾樓改造成五星級大飯店,我作為作家的關注點,也就很自然地轉到了黃如論先生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出我所料的是,他卻淡然地說:

“對我而言,把這座爛尾樓改造成五星級飯店不是什麼難事,難的是這座五星級飯店不僅要有創新,而且還要有獨立的風格。”

“那您就給我講一講有哪些創新和獨立風格,好嗎?”

“不用去講了,關於如何把這座爛尾樓改造、創新成五星級飯店——重慶‘世紀金源大飯店’的,他們已經整理成文,交給你一看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