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黃如論先生講過這樣一段話:“在投資北京銀行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後,還成功入股雲南富滇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今後將進一步有計劃、有步驟地投資四大國有銀行。隨著集團金融產業規模的壯大,我們對合作對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隻有能讓我們持有1億股以上的銀行,我們才會考慮將其列為投資對象。”
由此可知,黃如論先生搞金融資本運營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世紀金源集團”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是關於黃如論先生的“靠山”問題。
說到“靠山”問題,這是時下既時髦又敏感的話題。就說我這個寫書人吧,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們不能和王朝柱比,人家有背景,有靠山,能夠看我們看不到的檔案材料!”由此可知,說黃如論先生“有背景,有靠山”的人一定少不了!
我作為一位史學界中的綠林好漢,十分清楚企業與政治的關係。誠如我在前文說的那樣,古今中外的企業家是離不開政治的,就說那些多如牛毛的民營企業家吧,他們也和當地的官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我的忠告僅僅是不要削尖腦袋往政治圈裏鑽,不要參與政治,更不要玩政治。基於此,我從未和黃如論先生談過他的“靠山”問題。出我所料的是,黃如論先生竟然親自出麵對“靠山”問題作了解答。現摘錄有關的段落如下:
《英才》:一個福建人在短時間內可以在北京做到今天這個樣子不容易。很多人好奇你是如何做到的?
黃如論:我是農民的兒子,沒有別的依靠。隻能用勤勞來換取收獲。我家祖上世代都務農,隻有我一個人出來了。他們教育我,做農民也好,出人頭地也好,一定要守住一個“誠”字我做人很低調,不需要太多的宣傳。再者,做事先想到對方,不要總是想自己,越想自己越覺得不劃算有人說我有“天線”。其實我所謂的“天線”是大眾。你的產品有人認可,比任何“天線”都有意義。“天線”能把你所有的房子都買下來嗎?在北京這樣的地方,有哪個“天線”對你講,土地出讓金可以緩半年交?如果他們這麼做,被人告發勢必自身難保。一切還要靠自己。
《英才》:有人說你走的是“上層路線”。
黃如論:其實很多官員和官員的秘書找過我,我都會避開。和這些人很熟,但是我不去求他們。
《英才》:怎麼個熟法?
黃如論:比如在北京,當然會有很多熟人朋友,但是我會和他們保持一定距離。中國有她的具體情況,平常送些煙酒,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其他的事情我就沒有做。這塊土地應該是50萬,你45萬給我,我後麵給你2萬,這樣的事情我不做。並且我告誡我兒子千萬不能做,那會得不償失。不要為一時的風光冒成為階下囚的風險。我的祖父告訴我:一個人不要做後悔的事情,也不要讓別人怨恨。做後悔的事是不成功的,讓別人怨恨就沒有市場。
《英才》:這個距離如何拿捏?
黃如論:我不怕房子賣不出去,隻怕我的手段不夠好。做買賣還是要靠民眾,靠官員,不是長久之計。我要巴結的官是民眾。
以前,一個菲律賓的朋友和當時的菲律賓的領導人關係很好,生意做得很大。那個領導人倒台後,他的生意急轉直下,很快就完蛋了。搞政治就搞政治,搞經濟就搞經濟,權錢交易,我不喜歡。
也就是在這年的春天,我答應為黃如論先生寫一本書。為此,我陪著黃如論先生南巡他的企業,看了他在重慶、昆明、貴州、長沙等地的產業。自然,沿途我不僅向他做了數次采訪,而且還談了與“天線”、“靠山”有關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