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的理論根據呢?”
“很簡單!我不管你們什麼學曆,你們的知識沒有通過實踐的檢驗,也沒有通過曆史的見證,就不算是一個合格的人才。我相信,無論在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國企業,擔負重任的都是那些腳踏實地、有真才實學的人。”
“在您麾下的幹部中有大學生嗎?”
“當然有了!我們集團人事管理中心主任翟兵權就是大學生。”
“您對他是如何培養的呢?”
“一,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養成好的工作習慣;二,在工作中鍛煉他,考査他。舉例說,他到集團之後,我委以重任,讓他學習酒店管理。經過實踐,感覺他更適合從事人力資源管理,遂又調任集團人事管理中心工作,我教他學,進步很快,六年之後,一步一步地升任集團管理中心主任。這也說明一個道理,玉不琢,不成器。”
“那您最賞識什麼樣的人才呢?”
“在我看來,人才本身就是一種相對模糊的概念,並沒有一種明確的衡量標準。對企業而言,隻有認同我們企業的核心理念,隻有服從我們意旨的人,才是我們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盡職便是稱職,管用便是有用!反之,你的文憑再高,理論再好,不能為我所用,不能派上用場,相對而言,就是沒用。”
通過上述對話,我們不難看出黃如論先生的人才觀,是帶有一定的實用主義色彩的。但是,這又是他在指揮“世紀金源集團”發展、壯大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他行之有效的實用人才的經驗。據我所知,在中國當今的民營企業之中,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家是讚同——並踐行黃如論先生的人才觀的。對此,我隻能說這樣一句話,在人才儲備供遠遠大於求的今天,具有高學曆的知識分子一定要懂得這句古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自身是一位農民出身的知識分子,幾乎又是天天和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們打交道,應該說對其優點和缺點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在這次隨黃如論先生南巡他的企業中,沒有想到知識分子那固有的缺點——尤其是理論脫離實際等毛病是如此難改。請看如下我親眼見到的幾個活生生的實例吧!
我與黃如論先生先飛湖南長沙的目的,是檢査“長沙世紀城”打地基的情況。一出飛機場,就被一輛“路虎牌”吉普車接到湘江岸邊的工地上。這時,隻見一位負責具體設計的工程人員趕到近前,取出一遝圖紙,雙手奉上,有點傲氣地說道:
“黃老板,這是根據您提出的意見修改好的圖紙,請您審閱。”
我尋聲看了一眼,這位工程設計人員也就是剛過而立之年,一付卓爾不群且又胸有成竹的樣子。至於我的存在與否,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黃如論先生雙手接過圖紙,先是十分客氣地向這位工程設計人員介紹了我的身份,接著,他又麻利地蹲下身來,把這一遝圖紙平鋪在坑窪不平的工地上。為了防止江風把圖紙吹亂,他又隨手拿起幾塊石頭,小心地壓住圖紙的四個角。再接下來,他就像是練功的和尚先要入定的樣子一言不發,目不轉睛地審看著這一張又一張圖紙。
我於建築學是真正的門外漢。在我看來,這圖紙上那密密麻麻的各種建築符號,就像是難以破解的天書中的文字,我一個也不認得。但是,為了能夠了解黃如論先生在工作中的真實情況,我也隻好硬著頭皮站在一邊,一聲不響地隨著黃如論先生瞎看這些天書。
或許是作家職業的需要,我偶爾側目看看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工程設計人員,從他的表情可以猜出,是一位十分自信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可能是知道了我的身份,遂又主動地走到我的身旁,侃侃而談他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看法,以及對電視劇的評價。
如果在平常的日子裏,哪怕是邂遁相遇,大家一起談談曆史和戲劇也是可以的。但是,現在是黃如論先生在嚴肅地審看你改定的圖紙,如此而為就跑題了。如果我再接著他的話題談下去,不僅對黃如論先生太不尊重,而且我也太失身份了!為此,我有意用嘴呶了呶黃如論先生,示意這才是今天活動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