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血像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在長城內外、大河上下,以及江南尤其是沿海地區。30年來,除去絕大多數奉公守法的企業家外,欠民工工資的有之,攜款逃跑者有之,把民工當奴隸的也有之。或許是我孤陋寡聞,尚未聽說過有哪一家私營企業,還想到退休員工的後顧之憂?自然,我也不知道又有哪一家私營企業,還為醉決退休員工建立了相應的製度,創辦了有關養老性質的基金?實事求是地說,我隻知道黃如論先生麾下的“世紀金源集團”已經開始做了!
但是,作為“家天下”的民營企業如何走向“天下家”呢?我依然在期待著。自然,我更加期待著黃如論先生的“世紀金源集團”再來一次天下先!
貴陽,我前後去過多次,如果說實話,這座有著數百年的老城給我的印象不佳。簡單地說,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房子老化,街道髒亂差。但是,當我這次陪著黃如論先生來到貴陽的新城金陽區以後,它的綠化、它的山水把我真的迷倒了。清晨起來,我們自由地徜徉在整齊有序的綠樹之中,看著人工河湖中那列隊暢遊的魚群,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打心底生起。如果再對著湛藍的長天深深地吸上兩口清新的空氣,你就會情不自禁地說:
“啊!這裏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黃如論先生精心打造的“貴陽世紀城”,就坐落在金陽新區。
我記得隨黃如論先生安抵貴陽飛機場以後,就直接坐車駛往“貴陽世紀城”基建工地了。我們乘坐的吉普車開進工地之後,撲麵駛來、駛去的都是那種黃色大型卡車,由於道路高低不平,這些黃色大型卡車就像是左搖右晃的一隻又一隻鐵船,安全有序地向著自己的方向奔跑著。
吉普車停在寬敞的工地一邊,黃如論先生對我說了一句“你就不要下車了,我去去就回”,打開車門,縱身跳下車去,與早已等在旁邊的幾員大將說了些什麼,然後又回到車上,說了一句“我先帶著你參觀工地!”遂親自駕車向前駛去,並停在一座小山包的上麵。
我跳下吉普車,站在高處向四麵望去,發現工地三麵環山,一麵是長滿合抱粗的鬆樹林,連一間房子都沒有。接著,黃如論先生忽而指著東邊的青山講一通,忽而又指著西邊的青山說些什麼,給我留下的記憶是,這裏是龍脈,未來“貴陽世紀城”就是一座“龍之城”。說老實話,我夠有藝術想象力的了,可是我怎麼也想不出未來這座“龍之城”是個啥模樣。或許是為了藏拙吧,我有意指著那片鬆樹林問道:
“這片林子在‘龍之城’中起什麼作用呢?”
“用北京人的話說,氧吧!”黃如論先生說罷歎了口氣,又補充說,“這片氧吧,是我把它救下來的!”
“為什麼?”
“當初,這片鬆樹是要伐掉蓋房的,我說不行,留下來。他們說這樣一來地皮就不夠了,我說放炮開山,向三麵的山要。這樣一來,僅放炮開山一項我就多花了6000萬元。”
“值得!您做得好。”
不久,我又隨黃如論先生到達了春城昆明,當天就參觀了“昆明世紀城”,我拍手叫絕地說:
“黃先生!如果說‘北京世紀城’圓了您一個造城的夢,那麼‘昆明世紀城’才真正體現了您造城的設計理念。”
“兩年之後,請你再看‘貴陽世紀城’,你一定會說,‘貴陽世紀城’才是黃如論真正的水平。”
“一言為定,到時我一定親自來看這座‘龍之城’!”
一年多過去了,聽說“貴陽世紀城”已經有了個眉目。可惜,我正在寫作《我心目中的黃如論》,無暇前往。不久以前,我聽說世紀金源文化宣傳中心某位幹部隨黃如論先生去了一趟貴陽,我請他給我講了有關這座“龍之城”的印象。他講得繪聲繪色,我聽得津津有味。不久,這位幹部根據我的請求,很快把黃如論先生在設計“龍之城”中有哪些突破整理成文。我讀後興奮不已,心馳神往,真想親自看一看這座有著獨特創新的“龍之城”。為了使讀者先睹為快,摘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