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它是一個範圍更廣的企業結構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節點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到最終用戶。
②它不僅是一條連接供應商與用戶的物料鏈、信息鏈、資金鏈,而且是一條增值鏈,物料在供應鏈上因加工、包裝、運輸等過程而增加其價值,給企業都帶來收益。
③在這個網絡中,每個貿易夥伴既是其客戶的供應商,又是其供應商的客戶,它們既向上遊的貿易夥伴訂購產品,又向下遊的貿易夥伴供應產品。
1.1.2供應鏈的分類
在進行供應鏈構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供應鏈的類型。對於供應鏈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不同的分類。這裏介紹幾種最基本的分類形式。
1.根據鏈管理的研究對象劃分
史蒂芬·紐(Stephen New)的研究工作的特殊貢獻在於將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對象分為企業供應鏈、產品供應鏈和基於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的供應鏈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分別對應供應鏈管理的三種研究方法。
這裏所說的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對象是指供應鏈所涉及的企業及其產品、企業的活動、參與的成員和部門。隨著供應鏈管理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相關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由於考察角度不同,人們對其進行研究時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有些著眼於整個供應鏈,而另一些則注重其中的某些部分,如某些企業之間或內部的問題。有些企業職能部門往往更注重該部門與其他企業部門的聯係。例如,采購部門可能認為供應鏈管理就是管理供應商,因為最初供應鏈是由其供應功能決定的,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商隻要能夠以適當的形式、時間、地點、數量和效用提供客戶或企業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就行。另外一種考察角度是著眼於供應鏈管理所包括的職能部門的活動。公認的供應鏈管理中的職能主要有信息係統的一體化、供應鏈的計劃和控製活動。也有人認為,在市場研究、促銷、銷售和信息采集、研究與發展、產品設計和總體係統的價值分析等方麵,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合作也應包括在供應鏈管理範圍內,比如一些率先實施供應鏈管理策略的企業,如3M、惠普、施樂等公司,將產品開發、運作管理、生產管理、客戶服務管理也包括在供應鏈管理策略中。
(1)企業供應鏈
企業供應鏈管理是就單個公司所提出的含有多個產品的供應鏈管理。該公司在整個供應鏈中處於主導者地位,不僅考慮與供應鏈上其他成員合作,也較多地關注企業多種產品在原料購買、生產、分銷、運輸等技術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並且擁有主導權。如我們經常提到的生產企業主導的供應鏈(如海爾公司的供應鏈)、大型零售企業主導的供應鏈(如沃爾瑪特公司的供應鏈)等。在這樣的供應鏈中,必須明確主導者的主導權,如果主導權模糊不清,不僅不利於供應鏈計劃、供應鏈設計和供應鏈管理的實施,而且也無法使整個供應鏈建立起強有力的組織和有效的運作。在這裏,主導權是能否成為統一整個供應鏈理念的關鍵要素。在這裏,供應鏈的概念更加注重圍繞核心企業的網鏈關係,如核心企業與供應商、供應商的供應商乃至一切向前的關係,與用戶、用戶的用戶乃至一切向後的關係。這裏的單個公司通常指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Focal Company),它是對整個供應鏈起關鍵影響作用的企業。從核心企業來看,供應鏈包括其上遊的供應商及其下遊的分撥渠道。供應鏈包括對信息係統、采購、生產調度、訂單處理、庫存管理、倉儲管理、客戶服務、包裝物及廢料的回收處理等一係列的管理活動。供應商網絡包括所有為核心企業直接或間接提供投入的企業。
(2)產品供應鏈
產品供應鏈是與某一特定產品或項目相關的供應鏈,如某種品牌飲料的供應鏈,又如一個生產汽車公司的供應商網絡包括上千家企業,它們為其供應從鋼材、塑料等原材料到變速器、刹車等複雜裝配件等多樣產品。基於產品供應鏈的供應鏈管理是對由特定產品的顧客需求所拉動的整個產品供應鏈運作的全過程的係統管理。采用信息技術是提高產品供應鏈的運作績效、新產品開發以及完善產品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產品供應鏈上,係統的廣告效應和行業的發展會引起對該產品的需求。而僅僅在物流運輸、分銷領域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改進是收效甚微的。比如,襯衣製造商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它的上遊是化纖廠和織布廠,下遊是分銷商和零售商,最後到最終消費者。按定義,這條供應鏈的所有企業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實際上它們卻彼此並沒有太多的協作,要關注的是圍繞襯衣所連接的供應鏈鏈節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