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供應鏈管理基礎(1)(3 / 3)

(3)基於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供應鏈契約)的供應鏈

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主要是針對這些職能成員間的合作進行管理。供應鏈管理是對由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顧客等組成的網絡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成本流)進行管理的過程。供應鏈的成員可以定義為廣義的買方和賣方,隻有當買賣雙方組成的節點間產生正常的交易時,才發生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成本流)的流動和交換。表達這種流動和交換的方式之一就是契約關係,供應鏈上的成員通過建立契約關係來協調買方和賣方的利益。另一種形式是供應鏈合作夥伴關係建立在與競爭對手結成的戰略合作基礎上的供應鏈。

以上三種供應鏈管理對象的區分意義是彼此相關的,在一些方麵是相互重疊的,然而這對於考察供應鏈和研究不同的供應鏈管理方法是有幫助的。

2.根據供應鏈容量與客戶需求關係劃分根據供應鏈容量與客戶需求關係可以將供應鏈劃分為平衡的供應鏈和傾斜的供應鏈。每個供應鏈都具有一定的、相對穩定的設備容量和生產能力(所有節點上的企業的能力的綜合,包括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等的能力的綜合),但客戶需求卻處於不斷地變化之中。當供應鏈的生產能力和客戶需求達到平衡時,該供應鏈就處於平衡狀態,這種供應鏈就被稱為平衡供應鏈。平衡供應鏈可以實現各主要職能(低采購成本、規模效益、低運輸成本、產品多樣化和資金運轉快)之間的平衡。而當市場變化加劇,引起供應鏈成本增加、庫存增加、浪費增加等現象時,供應鏈就失去平衡,導致各節點上的企業無法有效地發揮其職能,此時的供應鏈變成了傾斜供應鏈。

3.根據分布範圍劃分

(1)公司內部供應鏈

在每個公司裏,不同的部門在物流中參與了增值活動。如采購部門管理資源的來源,製造部門是直接增加產品價值;配送部門是管理客戶訂單和送貨;一般產品的設計和個性化產品的設計是由工程設計部門完成的,它們也參與了增值活動。這些部門被視作供應鏈中業務流程中的內部顧客和供應商。

公司內部供應鏈管理主要是控製和協調物流中部門之間的業務流程和活動。

(2)集團供應鏈

一個集團可以在不同的地點進行製造並且對過程實現集中控製,而通過自有的區域和本地倉庫網絡配送產品。由於業務活動涉及許多企業(或部門),這種情況成為一種形式上的集團供應鏈。在供應鏈中,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位置。一個公司有一個物流流向下遊的客戶供應鏈和從上遊流下的供應商的供應鏈。大量的信息需要快速地傳遞,供應鏈上業務流程也必須集成。今天的企業要更有效地運作和保持競爭力,就必須有效地管理集團內公司及其供應商和客戶,增強通過信息技術與它的客戶和供應商溝通的能力。

(3)擴展的供應鏈

擴展的供應鏈表現為參與從原材料到最終用戶的物流活動的公司日益增多,這種趨勢在生產最終商品公司的供應和配送活動中尤為明顯;複雜的網絡包含著幾層供應商節點,這些供應商在供應鏈中從事著增值活動,同樣地,分銷商網絡能夠把產品帶到更遠的消費者手中。隨著供應鏈的延伸,供應商和最終用戶之間的距離在拉大,產品和製造的個性化以及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卻更加緊密。另一方麵,今天供應商和客戶之間交易成本的增加是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壓力,交易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供應鏈過於分散和冗長。過去在一個公司裏,業務流程通常在銷售、設計、製造和采購等部門進行,而它們之間卻缺乏及時溝通,這樣一來,產生的溝通障礙在業務流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延遲和成本的上升,這種溝通障礙也使公司很難對客戶的需求和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

而擴展的供應鏈正是在個性化生產、提前期的縮短和業務量的增加的因素影響下,迫使公司實現物流同步,成為一個連接著供應商和分銷商的複雜供應鏈。

集團供應鏈和擴展供應鏈又被稱作產業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