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看到有些人不管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是擺出一副無表情的麵孔。其實,沒表情不等於沒感情,因為內心的活動,倘若不呈現在臉部上,就會顯得很衝突和不自然,因此,越是沒有表情的時候,內心的感情越有可能更為衝動。

有些職員不滿主管的言行,但也隻是敢怒不敢言,隻好故意擺出一副平靜的表情,想要顯得毫不在乎。但是,其實他們內心的不滿很強烈,如果你這時仔細觀察他們的麵孔,會發現他們的臉色不對勁且不自然。碰到這種人,最好不要直接指責,或者當場讓他們難看,而是要采取迂回的手段,讓他發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譬如可以這樣勸導:“如果你有什麼不滿,不妨可以說出來聽聽。”婉轉一點的疏導,可以安撫部屬正在竭力壓抑著的感情。

當暗藏衝突的時候,也不宜說話過多,應該避免正麵交鋒,另擇時間,開誠布公地與下屬交換意見,這樣就可以圓滿解決與下屬之間的低潮關係,主管的好形象就能逐漸樹立起來了。

毫無表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極端的不關心,另一種是根本不看在眼內。

例如,這裏有談話正在進行中,有人很茫然地看過來,表現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模樣,這就是一種根本不看在眼內的表情,但卻有可能代表的是一種好意。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倘若太露骨地表現出自己的好意,反而不妥,不如就顯現出一種近乎漠不關心的表情來。

憤怒悲哀或憎恨至極點時也有可能會微笑。通常人們說臉上在笑,心裏在哭的正是這種情況,縱然滿懷敵意,但表麵上卻要裝出談笑風生,行動也落落大方。人們之所以這樣做,是覺得如果將自己內心的欲望或想法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無異於違反社會的一般規則,甚至會引起眾叛親離的後果,或者成為大眾指責的罪魁禍首,或是害怕受到社會的製裁,不得已而為之。

由此可見,觀色常常會產生誤差。滿天烏雲不見得就會立刻下雨,笑著的人未必就是高興的。很多時候,人們把苦水往肚裏咽,臉上卻是一副陽光明媚的樣子。反之,臉陰沉的時候,說不定心裏在笑呢。

揣摩心理,就是要懂得察言觀色,衝破重重障礙。有些時候,這些障礙是故意而設的,有些時候確實無意而為的,要突破重圍,就得分辨出這些障礙的性質,相處應對的方法。隻有把顧客的心理弄透徹,才能盡快與他親近,做上“朋友”,才能讓自己的銷售工作更容易成功。

“先謀而後求”者才能鶴立雞群

今天的社會是商業社會,更是一個發展變動著的社會,許多職業和崗位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消失,退出曆史舞台,同時許多新的工作機會也會不斷地誕生。每位求職者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一生當中你將麵臨多次求職,不可能每次崗位的變動都是非常順利的,一定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在美國,平均每個工作者一生要有8次求職。統計數據表明:當求職者經曆了第一次失敗以後,隻有10%以上的人會因此對自己的求職能力產生懷疑;當求職者經曆了三次或更多次的求職失敗以後,90%以上的人會產生自卑心理,從而懷疑自己的能力。

很顯然,如今不少求職者之所以“求職無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把自己能否得到工作,能否上班的希望過多地寄托在“求”字上,而卻忘記了應聘中真正關鍵的因素:謀。

謀,當屬謀略。在職場上,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打有把握之仗、避免“有病亂投醫”等等,均屬謀之範疇。許多不太善於分析和研究對手,也不太善於分析和研究自己的求職者,求職最大的障礙和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們自己。

能在眾多求職者當中脫穎而出的人,永遠都是“先謀而後求”的人。這種“謀”,首先來源於自信。當他們麵對失敗時,總是會對自己說:“我並沒有失敗,隻是還沒有成功而已。”其次,是知己知彼。這就要求在求職時認真分析自身和用人單位的情況,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再者,大多數時候,“謀”隻是一種臨場的智慧發揮。

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型魁偉,英俊聰明,在同伴當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忠誠不變,貫徹始終。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嵇紹見形勢險峻,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但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的儀青,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於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隻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象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了惠帝的禦袍上。就這樣,嵇紹陣亡了。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禦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還有一次,當嵇紹在世時,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後來,“鶴立雞群”一詞就用來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裏顯行很突出。

某家企業在招聘推銷員時,人事經理還沒有開始招聘,便公示說“電梯壞了”,結果大部分人不是呆在一樓等電梯修好,就是走到一半就停下來了,隻有少數的幾位應聘者從一樓走到32樓,而這幾位求職者最後都被該公司聘用了。

在求職過程中,消極的人總會說:為什麼要求要有工作經驗,為什麼不給我麵試的機會,為什麼不選擇我,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而積極的人卻會告訴自己:我會成功的,我一定能找到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我一定能克服這些障礙,我一定能說服招聘官。

其實有意識地把某種成功的圖景建立在自己的頭腦中,就是一種自我激勵。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人,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當求職遇到很多挫折,遇到很多歧視的時候,無法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給自己以支持,請記住,你放棄之時,就是你徹底失敗之時。隻有不斷努力去激勵自我,去行動,才有可能獲得自己所期望的。當頭腦中消極與積極鬥爭時,你要立即把自我激勵用上,以戰勝消極,並盡量給自己一種心理想象,讓自己成功應聘某崗位時的情景成為自己的期望和動力。

自我激勵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改善的工具。在一個案例中,有半年多沒有找到工作的一個女孩子,精神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專家讓她每天早上起床時,進行自我激勵,大聲告訴自己失敗隻是暫時的,問題終會有解決的一天。結果當她真的這樣做後,發現自己的精神麵貌完全改變了。很多時候,我們在求職、跳槽和職業發展過程中,失敗並不是因為能力或技巧不足,而是沒有內在的精神力量支持自己,讓自己敢於麵對失敗,勇於迎接挑戰。當我們每天都用積極的圖景激勵自己時,我們的正麵情緒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這種情緒將讓我們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大大增強,那麼用內心深處的精神力量支持的我們,也最終能戰勝自我後再克服外部障礙,讓自己成功發展。

我們經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但在現實生活中,人缺乏的往往就是這種執著。在求職的過程中,當你表現出勇敢執著、不怕挫折的可貴品質以後,一定會有招聘官對你欣賞,對你敬佩。他們一旦產生了敬佩和尊重之情,獲得一個初級工作崗位,就是一件不難的事了。實際上,不僅是在求職中,在企業的業務往來和銷售過程當中,銷售人員的執著和頑強,都是讓人敬佩和尊重的品質。

在現實中,關於求職者因“謀”而得到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和崗位的故事實在是不少。他們之所以能成功,不在於他們讀了多少書,也不在於他們求了多少次職,而在於他們從來不被“失敗”擊敗,牽著鼻子走。失敗了重來,是他們的做事哲學。在求職中,無論遭到了怎樣的挫折,他們都明白,成功的訣竅就在自己的身上,也許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微笑,也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舉手或投足。

讓深挖客戶需求成為自己的特長

“顧客就是上帝”。如何留住顧客的心,深知顧客的喜好和消費習慣,是每個推銷員都需要學習和知道的功課。深挖客戶需求,就是要在與顧客的基本交往上,把深層和潛在的消費需求成功挖掘出來,讓客戶的購買欲望或需求成為現實,再把握時機,及時銷售。這種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隻要能用好,讓它成為自己的特長,就能讓自己的銷售業績有戲劇性的提升。

有位商人到小鎮去推銷魚缸,盡管魚缸工藝精細、造型精巧,但幾乎是無人問津。於是,商人靈機一動,到花鳥市場買了500尾小金魚,投到了穿鎮而過的水渠上遊裏。水渠裏有金魚的消息馬上就傳遍了全鎮,人們爭先恐後湧到水渠邊捕捉小金魚。捕到小金魚的人立刻興高采烈地去買魚缸,那些還沒有捕到小金魚的人也認為“既然渠裏有了金魚,魚缸早晚能派上用場”,就這樣,商人的魚缸很快被搶購一空了。

對於小鎮的人來說,“購買魚缸”原來隻是一種潛在需求,隻有當條件和時機成熟,這種潛在需求才會轉化為顯性需求;而商人運用智慧激活了這種潛在需求,創造出商機。

台灣有家公司,新近開發了一款適合上班族戴的雙環鑽石戒指。雖然他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宣傳,但是消費者依然不買帳,好多天下來,銷售業績平平,這可把公司經理給急壞了。於是,他們請來了智囊團支招。在智囊團的策劃下,該公司籌劃了一次“請你試戴”的促銷活動。其立論根據是,女性普遍愛美,少女尤甚,隻要她們的這種心理被充分喚醒,就準能形成購買高潮。於是他們決定,凡年滿18歲的女性都可以前來試戴鑽戒,他們還進而許諾,誰能有幸成為“美感評選”中的前三名,誰就能從此免費成為這枚鑽戒的主人。“試戴”一說並不新鮮,但榮獲“美感評選”前三名的人將成為戒指的主人則是個極其“新鮮”的許諾。果然,此舉使數不清的少女悠然神往,每天,前來試戴者絡繹不絕,使公司門前靚女如雲,熱鬧非凡。幾天後,該戒指即被搶購一空。

策劃前銷售業績平平,策劃後銷售呈“井噴”狀態,商品還是那款商品,群體還是那類群體,為什麼卻有如此大的差別,這就是顧客的潛在意識被充分激發的結果。首先,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年青女性,個性張揚,追求新潮;其次是有機會能夠享受“免費午餐”,反正不吃虧,何樂而不為。

銷售產品,就要先給顧客一個購買的理由。老太太來到第一個小販的水果攤前,問道:“這李子怎麼樣?”如果小販直接正麵回答“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等,直述己見,就事論事,就會忽視顧客感受和真實需求。對於這種比較感性的詢問,是最容易回答也最容易讓小販發揮的話題。小販可以先陳述產品品種,然後再征詢顧客需求,當顧客提出購買酸李子的個性化需求時,主動引導則成交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顧客購買產品的時候,要讓他們享受購買過程的情景體驗。如小販針對酸李子,就有一句叫人流口水式的情景體驗:“我這籃李子又酸又大,咬一口就流水,您要多少?”世上沒有不喜歡恭維的人。當老太太購買了酸李子之後,小販就可以繼續挖掘顧客其他需求,了解老太太購買酸李子背後的需求,引導新需求。“我兒媳婦要生孩子,想吃酸的。”這才是顧客需求背後的真正秘密。然後小販就立即跟進,利用情感溝通,善於迎合奶奶盼孫子的通常心理,運用體貼動情適時有度的恭維以取悅顧客。顧客的需求永遠都是多方麵的,是可供挖掘的。小販在了解了老太太真正需求之後,繼續引導消費:“您知道孕婦最需要什麼營養嗎?”在老太太表示不知道後,他告訴她孕婦特別需要補充維生素,並告訴她獼猴桃有多種維生素,特別適合孕婦。“您要給您兒媳婦天天吃獼猴桃,她一高興,說不定能生出一對雙胞胎。”小販抓住顧客感興趣的話題推波助瀾,讓顧客購買了更多的產品。銷售希望遠比銷售產品更重要,當顧客結束購買後,還要繼續為顧客的需求埋下種子,隨時等待發芽,一筆生意達成,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要止步於此,不要忘記兜售期望。“我每天都在這擺攤,水果都是從批發市場找最新鮮的批發過來的,吃好了下次再來,如果不方便我給你送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