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雜誌上曾登過一篇“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劑藥方”的文章,其中有幾點值得借鑒:
語言中最重要的5個字是:“我以你為榮!”;語言中最重要的4個字是:“您怎麼看?”;語言中最重要的3個字是:“麻煩您!”;語言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是:“謝謝!”;語言中最重要的1個字是:“你!”,那麼,語言中最次要的一個字是什麼呢?是“我”。
亨利?福特二世描述令人厭煩的行為時說 :“一個滿嘴‘我’的人,一個獨占‘我’字,隨時隨地說‘我’的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農夫甲和農夫乙忙完了田裏的工作,一起回家。他們走在路上,農夫甲忽然發現地上有一把斧頭,就跑過去撿起那把斧頭。他說:“我們發現的這把斧頭還挺新啊!”,就想帶回家占為己有。農夫乙看到這把斧頭是農夫甲發現的,應該歸他所有,就對農夫甲說:“你剛才說錯了,你不應該說‘我們發現’。因為這是你先看見,所以你應該改口說‘我發現了一把斧頭’才對。”他們兩個繼續往前走,農夫甲的手上仍然拿著那把斧頭。過了一會兒,遺失這把斧頭的人走了過來,遠遠地看見農夫甲的手上拿著他的斧頭,就 匆匆忙忙地追上來,眼看對方就要追上來了。這時候農夫甲很緊張地看農 夫乙一眼,然後說:“怎麼辦?這下子我們就要被他捉到了。”農夫乙聽他這麼一說,知道甲想把責任歸咎到兩個人的身上。於是農夫乙就很嚴肅地對農夫甲說:“你說錯了,剛才你說斧頭是你發現的,現在人家追來了,你就應該說‘我快被他捉到了’,而不是說‘我們快被他捉到了’。”
在人際交往中,“我”字講得太多並過分強調,會給人突出自我、標榜自我的印象,這會在對方與你之間築起一道防線,形成障礙,影響別人對你的認同。
因此,會說話的人,在語言傳播中,總會避開“我”字,而用“我們”開頭。
有人曾經做過調查,看看人們每天最常用的是哪一個字,那就是“我”字。為什麼人們對“我”字特別關心呢?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被人稱讚,也喜愛稱讚自己。因此,你若想得到你所希望得到的,就要避免與對方爭高低,而要維護他人的自尊心。為了使對方的麵子不受傷害,我們千萬不 要常把“我”字掛在嘴上,別說“我公司”,而說“我們的公司”。
說話好像駕駛汽車,應隨時注意交通標誌,也就是要隨時注意聽者的態度與反應。如果紅燈已經亮了仍然向前開,闖禍就是必然了。無聊的人是把拳頭往自己嘴裏塞的人,也是“我”字的專賣者。
人們最感興趣的就是談論自己的事情,而對於那些與自己毫無相關的事情,大多數人覺得索然無味,對於你表現最大興趣的事情,常常不僅很難引起別人的同情,而且別人還覺得好笑。年輕的母親會熱情地對人說:“我們的寶寶會叫‘媽媽’了。”她這時的心情是高興的,可是旁人聽了會和她一樣地高興嗎?不一定。誰家的孩子不會叫媽媽呢?你可不要為此而大驚小怪!這是正常的事情,如果不會叫媽媽的孩子才是怪事呢。所以,你看來是充滿了喜悅,別人不一定有同感,這是人之常情。
竭力忘記你自己,不要總是談你個人的事情,你的孩子,你的生活。人人喜歡的是自己最熟知的事情,那麼,在交際上你就可以明白別人的弱點,而盡量去引導別人說他自己的事情,這是使對方高興最好的方法。你 以充滿同情和熱誠的心去聽他敘述,你一定會給對方以最佳的印象,並且對方會熱情歡迎你,熱情接待你。
說話時,把“我的”變為“我們的”,可以巧妙拉近雙方距離,使對方更容易接受你和你的話。
如果你在說話中,不管聽者的情緒或反應如何,隻是一個勁地提到我如何如何,那麼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如果改變一下,把“我的”改為“我們的”,這對你並不會有任何損失,隻會獲得對方的好感,使你同別 人的友誼進一步地加深。
我們經常看到記者這樣采訪:“請問我們這項工作……”或者“請問我們廠……”經常發現演講者使用“我們是否應該這樣”、“讓我們……”等表達方式。這樣說話能使你覺得和對方的距離接近,聽來和緩親切。因為“我們”這個詞,也就是要表現“你也參與其中”的意思,所以會令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參與意識。比如說“你們必須深入了解這個問題”,便拉開了聽眾與演講者的距離,使聽眾無法與你產生共鳴。如果改為“我們最好再作更深一層的討論”,就會縮短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使氣氛立刻活躍起來。
“因人製宜”,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時機,說話的方式不一樣。很多溝通技巧都要綜合運用,比如要先聽後說,要以對方為中心等,書上介紹的溝通技巧也有很多,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背景不同、經驗不同,因此對溝通技巧的體會和掌握也不同。溝通技巧是實踐經驗的總結,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體驗、訓練,在任何時候,心中要有主心骨:溝通中,溝是手段,通是目的。
在與朋友的相處中,見不同的人也要說不同的話。才能左右逢緣,處理好和不同人的人際關係。在喜歡開玩笑人麵前,你也會口水多過茶;在內向沉默的朋友前麵則要又嚴肅深沉。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人不鬼說胡話。我理解這個說法就是講,針對不同個性的人說不同的話以不同的方式與其相處,不能太已自己的主觀思維來千篇一律地對待每個人。“對誰說,說什麼,怎麼說”這幾條要拿捏得準,更要將“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機會主義進行到底。堅持自己有個性當然好,但在交流中不能太以自己為中心。要看對什麼人,比如對比較直率的,你就以同樣直率的方式與其交往,不拘小節,碰到心中的不平事可以痛痛快快地表現出強烈不滿,表現出憤世嫉俗,想到什麼說什麼,甚至理直氣壯地“挑他的刺”人家不但不會生你氣,反而會覺得你這個人不錯。遇到拘謹的人則不一樣了,用對待“君子”的方法與起相處。與其相處交流時,你應該表現出“君子”的一麵,舉動不要用太過於親密,言行不要太過與隨便,掌握彼此間的一個度,他到覺得你是“謙謙君子”。人的性格有很多種,這裏就不一一舉例了。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能增強人際交流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人”用對人的方式,滿足人際信息交流的需要,可以毫無掩飾地表露自己宣泄情感,找到能說說話的朋友,自己知己愛人。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往往是及其複雜的,我們每時每刻都要麵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就素質而言,人有三六九等,雖然很難明確的區分哪個好哪個差,那些方麵好那些方麵差,對誰好對誰會耍小手段,這就取決於個人的人生觀,對人生價值觀的不同認識,有人拜金追求功利,有人對名利能泰然處之,有人重感情,有人永遠都以自我為中心。你可以看不慣很多人很多事,把那種感覺埋在心中,人能改變環境的可能很小,可以做的是學會怎麼適應環境,而不是一味的自認清高,感歎世事不如意。我們可以在心中留杆對善惡美醜評價的稱,堅持自己對事物本質的看法,但要換種為人處世的方式去適應環境,處理問題,才能更好的生存。當然對“鬼”也要有降鬼的那套方式,投其所好也好,以毒攻毒也好,這就沒什麼必要和“鬼”說什麼原則,要講也是講“鬼”的道理,這樣才可以很好地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就象對那些報複心裏很強,心機極重的人,你又何必和他對著幹,等著有機會掉進他為你挖的坑,碰到這種人你就絕對不能得罪了。如果萬一一不小心真中獎了,這就要看你有沒“鬼”的能力牽製他了,這也要看“鬼”的程度了,或認錯或討好或抓住他的要害牽製,那就要用與鬼交往中和鬼溝通的哲學,保護好自己。信息越發達,人接受的東西越多,人也越來越聰明,反而失去了很原本單純的心,商業詐騙,感情欺騙,朋友的出賣,功利的驅使,人越來越帶著麵具生活。要很好地更好生存下去,這就更要求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更深刻地了解交流過程中的亦人亦鬼哲學,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佩佩年輕幹練、活潑開朗,入行不幾年,職位“噌噌”地往上升,很快成為單位裏的主力幹將。幾天前,新老板走馬上任,下車伊始,就把佩佩叫了過去:“佩佩,你經驗豐富,能力又強,這裏有個新項目,你就多費心盯一盯吧!”
受到新老板的重用,佩佩歡欣鼓舞。恰好這天要去上海某周邊城市談判,佩佩一合計,一行好幾個人,坐公交車不方便,人也受累,會影響談判效果;打車吧,一輛坐不下,兩輛費用又太高;還是包一輛車好,經濟又實惠。
主意定了,佩佩卻沒有直接去辦理。幾年的職場生涯讓她懂得,遇事向老板彙報一聲是絕對必要的。於是,佩佩來到老板跟前。
“老板,您看,我們今天要出去,”佩佩把幾種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著說:“所以呢,我決定包一輛車去!”彙報完畢,佩佩發現老板的臉不知道什麼時候黑了下來。他生硬地說:“是嗎?可是我認為這個方案不太好,你們還是買票坐長途車去吧!”佩佩愣住了,她萬萬沒想到,一個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議竟然被打了“回票”。
“沒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來我的方案是最佳的?”佩佩大惑不解。
佩佩凡事多向老板彙報的意識是很可貴的,錯就錯在措辭不當。注意,佩佩說的是:“我決定包一輛車!”在老板麵前,說“我決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諱的。
如果佩佩能這樣說:老板,現在我們有三個選擇,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包車比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經驗豐富,幫我做個決定行嗎?老板聽到這樣的話,絕對會做個順水人情,答應你的請求,這樣豈不兩全其美?
就象黑白灰原理一樣,“人”“鬼”沒有明確的界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亦“人”亦“鬼”既能處理好與“人”的關係,又避免了“鬼”帶來的麻煩,這何嚐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交流中的最高境界呢!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一種在人際信息交流中對問題分析和處理的能力。把握好亦人亦鬼哲學,才能在人際信息交流中發揮積極作用,左右逢緣地處理好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達到交流中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學會怎麼為人處事是一種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一門必修課!
有話好好說,巴掌不打笑人連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與人說話時,一定要視不同的人物、時間、地點、場合說不同的話,同時做到有話好好說,得理也饒人,有錯及時承認,如此才能達到說話的目的。
當一個人關心你時,隻要這份關心不會傷害到自己,並且對方還提了一些善意的建議,你當然會欣然接受,對這個人產生好感。那麼,反過來你對別人若也如此,別人也會同樣對你產生好感。滿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的建議。對方是女性時,僅說“你的發型很美”,隻不過是句單純的讚美詞;若是說“稍微剪短,看起來會更可愛”,對方定能感受到你對她的關心。若是能不斷地表示出此種關心,對方對你必然更加親切信任。
有時坦率地暴露缺點,反而會迅速獲得對方的信任,給對方留下一個正直、誠實的印象。暴露自己的缺點並不是毫不保留地將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如此做,反而使人認為你是個毫無可取之人,因而喪失了對你的信任。暴露的點隻要一兩個就可以了,可使他人把這一兩個缺點和其他部分聯想在一起,因而產生其他部分毫無缺點的感覺。但這絕不是狡詐,隻是交際的策略和需要。因為也沒有人會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交往。“這個人有點小缺點,但是其他方麵挑不出毛病來,是個相當不錯的人。”類似上述的想法就能深深植入他人的心中。
一位心理學家應邀去演講,不料主辦方卻問他:“請問先生的專長是什麼?”他頗為不高興地回答:“你請我來演講,還問我的專長是什麼?”招待他人或是主動邀約他人見麵,事先多少都應該先收集對方的資料,這是一種禮貌。換句話說,表現自己相當關心對方,必然能贏得對方的好感。記住對方說過的話,事後再提出來做話題,是表示關心的做法之一,也是說話的策略之一。尤其是興趣、嗜好、夢想等事,對對方來說,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來作為話題,對方一定會覺得很愉快。在麵試時,不妨引用主考官說過的話,定能使主考官對你另眼相看,印象深刻的。
生活中,一般做丈夫的都不擅長對妻子表現自己的關心。比方說,妻子上美容院改變發型時,明明覺得她“看起來年輕多了”,卻不作任何表示,因而使妻子心裏不滿,覺得丈夫不關心自己。不論是誰,都渴求擁有他人的關心。而對於關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而,若想獲得對方的好感,首先必須積極地表示出自己的關心。隻要一發現對方的服裝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變,不要吝惜你的言詞,立即告訴對方。例如:同事打了條新領帶時,“新領帶吧,在哪兒買的?”像這樣表示自己的關心,絕沒有人會因此覺得不高興。另外,指出對方與往日的變化時,愈是細微和不輕易發現的變化,愈使對方高興。不僅使對方感受到你的細心,也感受到你的關懷,轉瞬間,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遠比以前更親密可信。
歐美人在說話時,常說:“來杯咖啡好嗎?萊克先生”,“關於這一點,你的想法如何?萊克先生”,頻頻將對方的名字掛在嘴邊。這種作風往往使對方湧起股親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感受到對方已經認可自己了。
在我們的社會裏,晚輩直接呼叫長輩的名字,是種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平輩之間借著頻頻呼叫對方的名字,來增進彼此的親密感,應是個非常有益於彼此交往的方法。
有些時候,有些話雖然並不過分,也並沒有什麼不正當的意圖,但如果你是做上司的,就會很難出口。比方說,告訴下屬被降職了、解雇了;下屬辛辛苦苦擬好的計劃書,卻被你否決了;下屬向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而你卻由於疏忽大意或工作繁忙忘記審閱了,下屬向你催問時,你該如何回答?
要更改那些已經通過的計劃,該如何向下級說明?萬萬不能對下級說:“不關我的事,都是領導一人說了算,我也沒辦法!”這樣把責任轉嫁給領導,自己暫時沒有問題了。
笑了就好辦事,幽默的人走到哪都吃香
一句話能把人說笑,也能把人說跳。說笑話,是社會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在會場或課堂上,一席趣語可使笑語滿堂,氣氛和諧而輕鬆,增強接受效果;在交際談話時,一則笑話,常令人捧腹不止,在笑聲中交流和深化了感情。
一則笑話就是一個短故事。它是用巧妙的線索和故弄玄虛、柳暗花明的情節仔細編織而成的。講笑話的目的是要獲得一種突然的出人意料的高潮,即引起聽眾哄然大笑。當然,一個說笑話的能手都會使用一些吸引你的注意力的動作:一個出奇的微笑、聳肩、樂融融的點頭、哄騙式的呻吟,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控製聽眾。
如果你沒有一副天生的口才和說笑話的技巧,下麵四點是使你不把說笑話的材料弄糟的基本要點。
如果你說:“比爾?蓋茨,一位企業家正邁步走來”,或“劉德華,一位影視演員”,這時你是向聽眾暗示上述人物將會再次提及。如果不是如此,故事情節就會被衝淡直至喪失。因為你給聽眾製造的欲望,沒有在故事的結尾加以滿足。說笑話的開場白不要用一種誇張的許諾或可憐的道歉:“它肯定使你捧腹大笑”、“我不知道能否講好”等。要知道,過度吹牛和過分謙虛都會引起聽眾的反感。說幽默故事也不要以“這個醫生”或“這個雜技演員”開始。如果是這樣,你的聽眾會無意識地問自己“哪個醫生?”或“哪個雜技演員?”這就難免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下述這則笑話若添加不必要的“這個”、“這些”或加些累贅的人物介紹,甚至人物的名字,那就勢必失去其幽默風趣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