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管理人員,你要記住,工作是工作,不要把個人感情或者喜好摻雜到工作中,這是一個職場人士具備的常識。選拔人才以自己的好惡為主,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人才,不合乎自己心意者就是庸才。那麼管理者就會陷入了糖衣炮彈中,必將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所以,選賢用能,就必須保證選拔的公平公正的原則,把個人感情和好惡全都拋開,以公司的利益為主,按照公司的崗位要求選擇合理的人才,並以實踐加以檢驗,這樣才能選拔到真正的人才。
招式6德才兼備才是真人才
一位企業家在選擇、錄用員工的時候,用的方式很是耐人尋味,企業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是否孝順雙親?
在這位企業家看來,不孝順的人就沒有好的品德。沒有品德的人,即便再有才能,也不能得到信任和錄用。所以他們公司在選人的時候,首先看重的是德行。
當代企業發展的關鍵就在於人才,人才就好比是企業的發動機,少了它什麼都運行不了。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一定切記,用人一定用德才兼備的人才,決不能讓小人進入企業的核心層,即使這個小人身上有很多別人難以超越的才能。
人才是任何一個團隊和任何一家企業發展的根本,和其他方麵比起來,人才才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最強大力量,也是企業必須緊緊抓住、努力開發的最核心資源。然而,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景象呢?很多企業並不缺能力高、學曆高的人,甚至有的企業精英薈萃,可是讓人迷惑的是,在這樣的企業或者團隊裏,卻麵臨著發展動力不足的困境,甚至有的還慘遭淘汰。
仔細挖掘其中原因,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企業雖然能力高、學曆高的人不稀罕,但是他們大多缺乏諸如忠誠、敬業、服從、正直、誠信等優良品德,而一個優秀的員工,是必然要具備這些品質的。試想,一個員工人品普遍低下,企業充滿重重矛盾、鉤心鬥角、爾虞我詐、損公肥私,又怎能發展壯大呢?
在用人唯德這一點上,晚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曾國藩,就有一雙能夠看清手下的人的眼睛。
曾國藩提出的“德”,含義十分廣泛,包括:忠誠、踏實、正直、勇敢等。他一再強調,要“於純樸中選拔人才,才可以蒸蒸日上”,他所說的“純樸”,指的就是樸實、誠實等優秀品質。他曾經指出:“德,就要能夠在政治上,忠於自己的信仰與事業,並心甘情願地為這個信仰和事業竭盡全力;生活作風上,要能夠質樸實在,吃苦耐勞;精神麵貌上,要能夠有堅忍不拔的頑強精神。
一天午後,曾國藩的府邸來了3個年輕人,但是曾國藩沒有立馬就接見他們,而是將他們“曬”了一段時間,故意讓他們在大廳中等待,直到黃昏,曾國藩才出來見他們三人。
經過一番了解,曾國藩知道了,這3人都是曾國藩學生李鴻章舉薦過來的,希望曾國藩能夠重用他們,為大清朝做出一番業績。而曾國藩有意遲遲不見他們,就是想對他們三個人進行一番考察,來了解三人。
他在暗處觀察他們的一舉以動,發現三人有不同的舉動:第一個人在屋子內四處觀望,第二個人老老實實地坐在椅子上,第三個人一直站在門口,靜靜地看著天際流雲。時間久了,前兩個人露出不滿的神色,第三個卻一如既往,十分平靜地觀賞周圍的景色。
這一切讓曾國藩對他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隨後便走到大廳,和他們交談了起來。經過一番談話,曾國藩對他們又有了新的看法:不住觀察屋子中擺設的年輕人,說起話來滔滔不絕;那個一直坐著的人,一言不發;四處欣賞風景的人,是不發言則已,隻要一出口,都是些驚人言論,見解十分之高,偶爾還會出言頂撞他。到天色漸晚之後,他們就起身告辭了。
等到他們離開之後,曾國藩對他們職位的安排心裏有了數,結果讓人很是意外:那個敢於出言頂撞自己的被派往軍前效力;那個沉默寡言的人負責管理糧草;而那個說話滔滔不絕的年輕人,則被安排了一個閑職。
對曾國藩的安排,眾人十分的不解,就來問他原因。曾國藩解釋說:“那個和我聊得來的年輕人,在大廳等我的時候,就在四處打量屋裏的擺設,以此揣測我的喜好。大家等久了,隻有他抱怨最深,但見了我之後,卻對我十分恭敬。可見,此人是一個表裏不一的人物。所以,不能委以重任。而那個沉默寡言的人,雖然對我唯唯諾諾,全沒半分魄力,但性格沉穩,正好可以用來管理錢糧。而那個敢於出言頂撞我的人,我讓他等了那麼久,他卻毫無怨言,甚至還有心情觀賞天際浮雲,可見他的淡定從容,有大將之風。同時,麵對我這樣的高官,他還能不卑不亢的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可見道德高尚,是罕見的人才,我當然要提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