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管人用人必備的用才技巧(1)(2 / 3)

一個有才華的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上,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能施展出他們身上的才幹。如果把不適合的人,強行放到不適合的崗位上,就會造成員工既無法完成企業的設定的目標,又會造成下屬心中的不滿,從而造成企業工作效率的降低,也是對人才資源的浪費。企業管理者,必須時刻謹記,對人才就該“量體裁衣”、“知人善用”。

招式10管理者要有不計前嫌的胸襟

“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曾寫過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曆數“操之罪”。檄文不僅寫下了曹操罪狀,而且將他的祖宗三代也罵了個遍。當這篇檄文傳到許昌時,曹操正因為頭疼病而躺在床上。聽了檄文內容之後,曹操又驚又怕,頓時覺得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官渡大戰之後,曹操生擒了陳琳。但曹操沒有因為一時氣憤而殺了陳琳。他認為陳琳極有才華,殺了可惜。因而下令“赦之”,並“命為從事”。

曹操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梟雄,他能夠在漢末亂世之中獨霸一方、成就大業,這跟他善於用人是分不開的。在官渡之戰後,曹操能夠撒開個人恩怨,進而對陳琳委以重任,其度量是常人不可比擬的。同樣,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就該如曹操一般,也需要有“宰相肚裏能撐船”的氣度,員工犯下了錯誤,或者沒有完成工作,也要拿出度量,不計前嫌。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最高尚的傳統美德就是“寬容大度”,這種美德能夠展現出一個人的個人魅力。一個企業管理者是否目光遠大、心胸博大,關鍵就該看是否計較前嫌。有句話叫做“退一步海闊天空”,凡成就大事業的人,都是具有寬大胸懷、容人之量的人,因為他們在用人上,能夠不計前嫌、唯才是用。

愛德華·利伯是著名的玻璃製造商,他手裏有一家規模並不宏大的企業——新英格蘭玻璃公司。利伯渴望自己的企業能夠發展壯大,成為美國玻璃製造業的龍頭。

利伯有一個手下,叫做邁克爾·歐文斯,他是玻璃公司一名普通的工人,也是當地頗有聲望的工會領導人。當時的歐美社會,無產階級的工人運動正蓬勃發展。歐文斯經常鼓動公司工人舉行罷工,一起反對利伯,要求公司增加薪水、縮短工時、改善工作條件。因為罷工運動,利伯不得不將自己的公司遷到了另一個城市。但他在把公司遷走的同時,並沒有開除歐文斯,反而在到了新廠後,繼續重用曾經的反對者歐文斯。

原來,在罷工運動當中,歐文斯曾經代表公會,和利伯進行過一次談判。在談判當中,

利伯不光發現歐文斯血氣方剛、敢想敢說的性格,同時還發現他在玻璃生產和技術革新方麵,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

當他決定重用歐文斯的時候,歐文斯不失時機的提出,要求改善職工待遇,同時猛烈的批評了利伯在玻璃生產管理、技術革新等方麵上的問題。利伯不但沒有生氣,他反而認為歐文斯有獨到見解。

到了新的公司後,利伯人盡其才,十分注重發揮歐文斯的才幹,他的寬宏大度,讓歐文斯深受感動,從此他們之間開始了合作曆程。

過了三個月,歐文斯向利伯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這些建議被利伯全部予以采納,他的這些建議,讓公司獲得了重大利益。利伯也因此更加賞識歐文斯,從而決定進一步重用他,讓他擔任了部門的主管。僅僅兩年之後,歐文斯被利伯調到了公司業務部門主管的位子。

對於現代企業管理者來說,要想成功用人,就必須有寬大的胸懷。利伯的不計前嫌,讓兩個曾經在談判桌上針鋒相對的敵人,變成了一對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也為公司帶來了實際的利益。

山東省菏澤毛紡廠廠長滕國慶,從1998年開始,對企業內部實行精簡機構的改革。根據他的改革計劃,工廠的科室,將由原先的24室,合並成5部2室,工作人員也要由原來的54人,裁減到42人。

一時之間,公司員工人心惶惶,特別是那幾個曾經反對過滕國慶的人,擔心第一個被裁掉。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些反對者非但沒有被裁,反而步步高升,在企業當中,擔當了更重要的職務。滕國慶行為,讓全廠所有的職工都心服口服。

一個以為自己肯定會被裁剪下去的科長,非但沒有降職,反而被滕國慶調升到更重要的工作崗位。他十分感激的跟滕國慶說:“你的度量真大,我今後一定好好幹。”滕國慶的寬容大度,贏得了員工們的愛戴。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能否具有不計前嫌的胸襟,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前途。因此,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對於有才華的反對者,就應以寬廣的胸懷和大度的氣量,主動地去接近他們、啟用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領導者的愛才之心和容才之量,從而使他們改變對態度,全心全意地去做事,為企業謀求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