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管人用人必備的用才技巧(4)(1 / 3)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性格、脾氣、優缺點、人生經曆。假如一個人身上的各種優點能夠進行有效的搭配,就會產生最佳效果。在中國曆史上,很多大人物都將人才“合理搭配,合理互補”的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用人才互補的來自己完成大業。就比如混混出身的劉邦,他在秦末亂世中,隻用了短短的幾年就獲取了天下。

漢朝建立後,劉邦為自己的大業而感到興奮。有一天,劉邦招來各地諸侯和很多打天下的將領,大家在一起飲酒暢談。

宴會當中,劉邦趁著酒興問大家:“諸位今日說說心裏話,為什麼我劉邦能夠得到天下,而項羽卻會丟掉天下呢?”高起、王陵二人起身作答:“陛下攻城略地,每取一處,便分封有功之臣為諸侯,能夠和其他人一起分享利益,讓大家都盡力為您盡力,這是陛下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而項羽濫殺功臣,對賢者常常抱有疑心,總想著一個人獨享天下,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聽了他們的話之後,說他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接著他為大家分析了自己能夠成就大業的真正原因,其實劉邦能夠取得天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合理運用人才。

劉邦給各個軍隊都配備好大將軍和軍師,從中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軍師和將軍性格上的差異。軍師性格衝淡,臨危不亂,將軍隊部署的有條不紊,而將軍性子急躁,但驍勇善戰,每每出兵都殺得敵人片甲不留。將軍和軍師能力互補,自然會勝利凱旋。做企業就當有劉邦的智謀,合理運用人才,做到互補互足。

人才的使用,一定要配合適當,在用人的時候,必須考慮員工之間的相互配合,隻有這樣才能發揮出整體的智慧。唐太宗李世民,能夠實現“貞觀之治”宏偉大業,除了他的睿智外,跟他的合理搭配人手,也是分不開的。

唐太宗手下,有一位叫做王琺的大臣,他不光有識別人才的能力,而且極善言辭。一次,唐太宗在和王琺談論朝中大臣的時候,對王琺說道:“如今我大唐朝臣眾多,我想聽聽,他們各有什麼樣的才幹呢?另外,將你自己和他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說說在你身上有哪些過人之處和不足之處?”

王琺經過沉思之後,說道:“房玄齡為國盡忠,事無巨細,必親力親為,隻要知道哪些事情沒做成,就會盡心盡力地去做,這一點上,我不如他;魏征見微知著,時常關注皇上的一舉一動,又敢於當麵直言進諫,這點上,我比不得魏征;李靖能文能武,外可征討外敵,內可輔佐皇上處理政務,這一點,我比不上李靖;溫彥博處理公務一絲不苟,剛直不阿,並能夠簡單明了地傳達皇上的命令和向皇上彙報工作,這點我比不上他;戴胄智謀過人,善於處理各種疑難問題,這點我同樣比不上他。但在懲惡揚善、維護正義方麵,我做得有聲有色,我認為這點便是我的過人之處。”

唐太宗治理國家就好比是在經營企業,他手中的大臣就是企業的員工,在每一個職位上,這些人發揮自己的長處,這些力量彙聚在一起,才讓朝堂一片祥和,全國欣欣向榮。無論是建立千秋霸業,還是要在生意場上有一番成就,都離不開人才的作用,而人才的利用,也要做到合理搭配,相互補足,“損有餘而補不足”,才是對人才最好的利用。

原中國女排主教練袁偉民這樣總結過:“一個隊十幾個隊員應有各自的個性,這個隊打起比賽才有聲有色,如果把棱角都磨平了,這個隊也就沒希望了。”這與企業在配備人才的時候,所運用到“人才互補”的道理是相同的,球員各有所長,用長處補缺短處,效果顯而易見。所以,企業在搭配人才的同時,不光要考慮人才的多樣性,還要考慮到各種人才所占有的比例,從而達到最佳的人才互補。

招式17合適的人才就是最好的人才

小王開了一家物流公司,公司有幾十輛的貨車,所以發布了一個招聘司機的啟示。因為小王給出的工資不低,所以很多司機都來應聘。經過幾天,崗位差不多都招滿了,還剩下一個專門跑長途的司機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