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管人用人必備的用才技巧(4)(2 / 3)

這一天,來了兩個人來應聘,第一個人以前有開長途客運的經驗,第二人是開賽車的,而且還獲得過獎。開賽車的自信滿滿的認為小王會選他,但是結果恰恰相反,小王留下了開長途客運的。

於是開長途客運的司機就問小王為什麼留下自己,小王說道:“隻求合適,不求最好。”開跑車的在技術上可能會勝過開長途客運的,但是小王要的不是這樣的高端人才,他希望找的是以安全為主,穩當為主,跑長途的耐力司機。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和道路。員工在應聘的時候,第一目標就是找到自己專業的工作,秉持“隻求合適,不求最好”的原則。而企業管理者在用人方麵,也是用同樣的道理。全能型的人才是不存在的,“量才適用”是當今企業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向,以合適為原則。

一個人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崗位職責,也不是一項工作會適合所有人去做。公司的員工,是由各式各樣的人才組成的。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有自身獨特地優缺點,每個人都有適合他自己的崗位,每個崗位也都有能夠適合它的人。就好比麥當勞企業,它是全世界快餐企業中的龍頭企業,它的成功跟企業領導層能夠善用人才是離不開的。麥當勞的用人原則也是眾多世界頂級企業中獨樹一幟的。用麥當勞的話說:“隻用有用的人才,不用最優秀的人才,一切以合適為主。“

王永慶是台灣塑膠集團的領導者。早年,王永慶在任用人才上,要求極高。可是,那時的台灣人才資源十分的匱乏,雖然他費盡心機搜尋人才,卻始終沒能如自己心意。後來,他誠心誠意地聘請了一大批外國留學生。誰知到,這些人來到台灣之後,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不能安心工作,業績尚且不如普通員工。

究竟怎麼做才能找到合適的人才呢?經過在企業當中多年的摸爬滾打,王永慶終於總結出兩條用人經驗:第一,人才要自己的培養;第二,沒必要苛求優秀的人才,隻要適合企業發展,中等人才也可以用。

例子中的管理者隻想著要最好的,而不去尋找合適的,最終導致兩敗俱傷的局麵。管理者應該明白,頂尖的人才是可遇不可的求,尋求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才是當務之急。王永慶後期總結的第二條經驗對當代的管理者們很受用,為企業選擇中等人才,符合企業發展的潮流。

相較來說,得到中等人才較為容易,隻要稍微的經過培養,他們就能夠很快地適應自己的工作。此外,中等型的人才,比一般的人更加容易培養,那些自負才華的人,在工作中出現不如意的地方,就會心生抱怨,不能積極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職責。帶著這種態度工作的人,他們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都不會太高。這樣一來,盡管他們身上有一流的才能,卻不能很好地得到發揮,還不如一般的人才。

中等人才因為沒有多少可以傲人的資本,使得他們謙虛好學,勤懇務實,他們能夠重視公司安排的工作職位,能夠為自己職責盡心盡力,能夠安於現狀,這樣的人,反而能夠取得更好的業績。

鞋子穿起來,要合腳,走起路來能夠穩穩當當,而不能隻看鞋子花花綠綠的外表,企業用人也是這樣的道理。如果的企業常常不知道自己公司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那將會是企業發展中的一個大打擊。弄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後,還要明白,人才是被任用的,不是用來裝門麵的。聯想集團的用人觀點是:“用的人才都是適合聯想的,但並不一定都是最優秀、最好的人才”。

“不需要最好”,指的是人力資源管理者要在合適的基礎上,給人才安排崗位。在安排崗位的同時,就要求被任命的人,既能滿足工作職責,還要能具備一定的提升空間,另外還要注重的培養有潛力的人才,使他能夠“永遠有差距,就永遠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