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服人技巧是管理者用人的“軟手段”,那麼立威技巧就是管理者用人的“硬功夫”。的確,管理者就要有個管理者的樣子,如果你沒有足夠的“領導範”,沒有強大到足以震懾下屬的氣場,又怎麼能夠帶領你的團隊創造輝煌的業績呢?
招式30看重承諾,說出的話絕不食言
戰國時期的秦國,為了改變落後局麵,秦孝公任命商鞅實行新政。為了讓全國的子民信任他,商鞅在秦國都城鹹陽的南門外,豎了一根碗口大的木頭,對圍觀的人們說:“誰要是能夠將這根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賞賜白銀五十兩。”
當時的五十兩白銀,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有些人一年的收入都沒有這麼多。這根木頭稍微有點力氣的人都能搬得動,但是沒有人上前,百姓們對官府並不信任,都覺得這是官府戲弄百姓的把戲。
就在大家猶豫不決的時候,圍觀人群中走出來一個大漢,他將木頭按照商鞅的命令,搬到了北門。而商鞅也依照諾言,給了那個大漢五十兩白銀的賞賜。這件事情,讓商鞅在百姓中當中樹立起了威信,對他頒布的法令,大家也都願意遵守,新法很快執行起來了。
商鞅的做法就是建立一種“承諾”機製,這種機製建立後,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影響力。看重承諾,以誠信對待員工,是企業用人的第一大法寶。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如果不能用誠信待人,就會使得員工心灰意冷,進而對企業失望。
身為管理者,就要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魄力,如果說的出,就要能夠兌現,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實現,就不要隨便許諾。因為一時的承諾,換來的隻是員工的片刻歡喜,但時間久了,就會讓員工失望。誠信待人,是在告誡企業的管理者,說出來的話就要落實,決不能反悔,也就是言出必行。這不光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作為管理者應該有的品行。
很多的企業管理者為了籠絡人才和鼓勵員工,會不假思索地對員工許下承諾,比如:“今天要是能夠超額完成任務,大家到月底就可以拿到多少多少的分成”、“隻要你們努力工作,我們公司隻要一上市,大家到時候人人都是公司的股東……”可是當公司逐漸的步入正軌後,員工是得到的不是承諾,而是看了一場鏡中看花的戲,做了一個水中撈月的夢。公司管理者的作為很容易在員工心中留下“不守信用”的印象。時間久了,員工就對這樣的企業失去信心,不願再在這樣的企業中為這樣不守信用的領導效力。
一個財主,在自己家中養了一些門客。有一年,年景不好,財主家裏收入低,財主感到如果還像以前那樣的供養這麼多門客就有些困難了,財主隻好跟門客們將實情說出,說明在未來的一年內,每位門客的供奉將會減少很多。不過承諾,如果來年收成好了,一定會將欠下大家的供奉雙倍補償。
門客們聽到這些話,有些人很不滿意。沒辦法,財主為了留住每一個門客,隻好準備實行第二套方案,到親朋家中借點錢過來填補,以保證每個門客的供奉不變。但是卻要求這些錢的利息由門客們分擔。這個消息傳開後,門客當中依然有人不滿。這下老財主就為難了,隻好去請教一位老學者。
老學者聽完財主的話後,微笑道:“你可曾注意到麵對你第一套方案不滿的,都是些年紀較大的門客。對第二套方案不滿的,多是些年輕門客?”財主搖搖頭。老學者笑著說:“上了年紀的人,基本上都沒什麼雄心大誌了,都是些過了今天還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人。他們很在乎眼下所得。而對那些年輕人來說,他們剛剛來到你這裏,正是他們躊躇滿誌的時候,都希望能夠在你手底下大有作為。眼下的困難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他們不願意給自己加上一個負擔。所以他們會反對第二個方案。所以,你給他們的待遇,不能采取一個相同的模式,對那些年歲大的人,應該保障他們眼前的既得利益,對那些年輕的人,應該看重他們未來的發展。”
財主按照老學究所說的,回到家裏,重新調整了一下對門客們的待遇,果然令大家十分滿意。大家齊心協力,幫助老財主度過了這一個難關。
有很多領導常常感到困惑。他們經常通過各種手段來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當工作目標真的實現的時候,他們的承諾也會兌現,可為什麼目標還是常常達不到呢?
這裏就要告誡企業的領導者們,任何企業的發展,都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規劃。同時,這個目標一定要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上,不切實際的目標就好比井中月、水中花。那麼,作為企業管理者應該如何做到言出必行呢,從而贏得員工們的信任呢?
第一,利益的分配,要因人而異
從正常的角度來看,管理者實現了對員工的承諾,就可以換取員工們對自己的信任,繼而提升整個團隊的合作精神和融洽的氣氛。但是,這裏還有一個“眾口難調”的問題。也就是怎麼分配下屬們的利益,如何分配才能讓大家都感覺滿意?
在這裏,企業的管理者還要掌握一個小竅門,就要“因人而異”。這裏的因人而異,就不是要領導者偏袒某些人,而是要根據功勞和付出的大小,對利益進行分配。如果把握不好這一點的話,就會讓員工覺得自己的領導做事不能夠“一視同仁”,同樣會讓員工對領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