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齊在一旁默不作聲,從此幹起活來整個判若兩人,一年之後不僅比小劉更早進入廠中先進員工的行列,還被評為全公司的先進工作者。
常言說得好:“請將不如激將”,有時候用激將法,可以更好地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最簡單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用激將法,需要企業領導者任用這個員工之前,先假裝輕視他的能力,明白無誤地表現出你對他能力的懷疑、擔心和不信任,讓對方有受到羞辱、不服氣,從而激起他心中的好勝心,更加努力的爭取展現自己能力,甚至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讓自己麵臨更大的挑戰。這就是“哀兵必勝”的道理。
蘇秦和張儀都師從鬼穀子,他們離開鬼穀子之後,就去遊說天下諸侯,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張儀首先到了楚國,結果非但沒有得到楚王的重用,反而被楚國的宰相誣陷,以偷盜楚國宰相的玉璧的罪名,將他捆綁起來,驅逐出國。這個時候,蘇秦已經獲得了趙王的信任,並說動六國合力抗秦。為了實現六國抗秦的目標,蘇秦希望有一個人能夠到秦國掌權。想來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同學張儀。
張儀正在想著以後的命運,見了蘇秦派來的人之後,心中在想:“既然同窗好友已經在趙國掌權,我何不去投奔他,獲取自己的前程呢?”
到了趙國以後,張儀非但沒有見到蘇秦,反而被蘇秦冷落,而且還被困在邯鄲,等了好多天,張儀才見到蘇秦。但是蘇秦卻讓張儀坐在堂下,讓他吃仆人吃的東西。張儀十分惱怒,正想發作,蘇秦卻首先開口斥責他:“以你的才能,卻落得這樣的下場?是,我的確可以向趙王推薦你,可是,現在的你,根本就不值得我推薦!”說完,就讓人將他趕了出去。
張儀受到蘇秦如此羞辱,對他恨得咬牙切齒,心中暗暗發誓:“我要到比趙國還要強大的秦國立足,然後報今日被辱之恥!”
張儀剛剛離開趙國,蘇秦馬上找來自己手下的一個心腹,對他說道:“張儀是天下間難得一見的人才,我今日故意羞辱他,是為了激發他的心誌,讓他在一怒之下,到秦國掌握大權。現在我要你設法去接近他,跟他一起到秦國去,然後盡全力幫助他接近秦王,掌握秦國的國家政權。”
張儀得到蘇秦派來的人全力相助,加上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在秦國站住了腳跟,並得到了秦惠文王的信任,拜為上卿,掌握了秦國大權。這個時候,蘇秦派來幫助張儀的人決定離開了,張儀堅決不肯這位曾經和自己患難相共的人離開。那人就將蘇秦交代事情的原原本本地說給了張儀聽,尤其將蘇秦羞辱他的好意說得清清楚楚,並請求張儀能夠設法讓秦國不要做對趙國不利的事情。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後,張儀恍然大悟,感歎說道:“唉,我已經中了蘇君的計策,卻沒有一點的察覺,我不如他的地方是很明顯的了。有蘇君在,我哪裏敢說什麼攻趙呢?”
明朝的哲學家王守仁曾經說過:“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這句話就指出了“激將”的作用,意思就是說天底下能夠成就大事業的人,有一半是激出來的。由此可見激將法的作用。上麵的故事當中,蘇秦故作羞辱的一番言論,激起了張儀心中的鬥誌,最終幫助張儀得以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同時也讓蘇秦的戰略設想得到實現,這是激將的最高境界。
激將的手段可以是通過言語來進行激勵,或者用實際的行為激起他的鬥誌。這兩種激勵可以表現為怒,也可以表現為氣,甚至可以進行一定的羞辱。管理者無論是讓員工又氣又怒也好,讓員工倍感羞辱也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激起員工的鬥誌。這就是“請將不如激將”的道理。
同時要明白,激將法這種負向的激勵方式,大多適於那些能力極強,但又向來心高氣傲、作風散漫、性格大大咧咧的那些人。適當地對他們用激將法,可以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不勝不歸的決心,也讓他們更加鬥誌昂揚的為企業工作。
招式44用新人激勵犯錯的員工進步
曾經有一個人訪問了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這家公司以能夠原諒員工的失誤而出名。當訪問者和這家公司的總經理進行交流時,突然聽到一陣陣的鳴笛聲,就問經理:“那是什麼?”經理淡淡的回到說:“那是我們工廠的汽笛長鳴聲。”這位訪問者很快又問道:“你們公司總是在星期四下午放汽笛聲嘛?”公司總經理回答他說:“這倒不是,我們鳴笛聲,是為了告訴每一個人,我們又一次的實驗失敗了,但同時對我們而言,聽見鳴笛聲,就意味著我們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任何人都不是全能型的人才,失敗總是伴隨者一個人的成長路程。寬待犯過錯誤的員工,可以更好的激勵下屬。但凡優秀的管理者,不光不會將失敗放在心上,而且還會以更加敞開的胸懷,去麵對勝利。因為失敗當中可能還孕育著成功的機會,這就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解釋。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就要懂得寬恕員工的錯誤,以信任和期許,鼓勵員工正視自己的錯誤,從中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