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別讓你的下屬過分依賴你,給他們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成長,不僅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你的企業負責。
招式50授權最怕“半授不授”
戰國時,魏國的國君魏文侯打算發兵征討中山國。有人向他推薦一位叫樂羊的人,說他文武雙全,一定能攻下中山。可是有人又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如今正在中山國做大官,怕樂羊不肯下手。後來,魏文侯了解到樂羊曾經拒絕過兒子奉中山國君之命發出的邀請,還勸兒子不要追隨荒淫無道的中山國君,文侯於是決定重用樂羊,派他帶兵去打中山國。樂羊帶兵一直攻到中山國的都城,然後就按兵不動,隻圍不攻。
幾個月過去了,樂羊還是沒有發動進攻,魏國的大臣們都議論紛紛,可是魏文侯不聽他們的,並不斷地派人去慰勞樂羊。一個月後,樂羊發動攻勢,終於攻下了中山國的都城。魏文侯親自為樂羊接風洗塵,宴會完了之後,魏文侯送給樂羊一隻箱子,讓他拿回家再打開。樂羊回家後打開箱子一看,裏麵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國時,大臣們誹謗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聽信了別人的話,沉不住氣,中途對樂羊采取行動,那麼不但自己托付的事無法完成,而且雙方的關係也無法維持下去。信人之術,其精要就在於此。
在前麵我們了解到了管理者用人的一大絕招是授權給下屬,並相信他們一定能夠盡善盡美地演繹自己交到他們手中的這份權力。信任下屬,並授權給他們,是這一絕招的重中之重,千萬馬虎不得。
“管理的絕招在於如何授權”,授權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管理者要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藝術。但遺憾的是,有很多管理者明明知道應該放權給自己的下屬,也授予了下屬一部分權力,但是卻又不能完全放心地把手中的權力交給下屬。
於是一個怪圈出現了:管理者在一頭把權力交給了自己的下屬,下屬們也摩拳擦掌,準備接過這個權力大幹一場,但是始料未及的是,這權力上還拴了一根繩子,遠遠在握在了管理者的手中。
權力介於“半授不授之”中,下屬們該何去何從?管理者又該何去何從?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又何在?
這需要我們細心推敲!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即使領導可以“日理萬機”,但要把所有的事都照顧過來,而且全部辦好,那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硬要說有人可以做到些,我們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天方夜譚”。所以好的管理者不能把權力都集中在自己一個人的手中,而是應該授權給下屬,自己則以權統人。
放權是正確的用人之道,其好處我們在前麵也講過,一方麵可以讓管理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更好地維護企業的動作;另一方麵,可以鍛煉下屬的能力,為企業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高能力的人才。當然,從管理者自身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也可以使管理者的工作更加輕鬆。
但這些放權的好處,歸根結底卻要集中在一個地方,那就是我們這一章主要告訴管理者的受權之道——信任。我們說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理者必須要信任自己的下屬,尤其是自己將要對其放權的下屬。隻有這樣,管理者才可以大膽放心地把權力授給下屬。
應該來說,有些管理者對下屬授權時“半授不授”,最主要的根結就在這裏。這些管理者們不太信任那些為自己鞍前馬後效力的下屬,擔心他們能力不夠,怕給他們太大的權力他們會把事情辦砸了,當然,更怕事情辦砸了很有可能要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他們很想凡事都親力親為,這樣就不會有如許多的顧及。但是思前想後,看來看去,他們又發現,不放權給下屬們也不行,因為事情太多,自己一個人精力有限,根本忙不過來。
當然,還有一類管理者是不願意分散自己手中的權力,大權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放心,才能高枕無憂。但事實上也是,不放權自己一個人縱然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
無論是哪一種情形的管理者,他們最終都出現了一種情況:不放權給下屬不行,但是放權又不放心。於是經過綜合考慮,他們采取了一種折中的辦法:放權給下屬,但是授權的時候半授不授,權力繩索的一頭還是要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才對。這樣多好,二者兼顧!
但是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諸葛亮是中國老百姓最為推崇的智者,他可謂是一代英傑,空城計、赤壁之戰等戰例為世人所廣為傳誦。這樣的人如果放在現代,定然也是一位傳奇人物。但是一些學者卻認為,如果諸葛亮也奔波在現代的職場當中,他隻能是一位機智百出的專業型人才,而非一句成功的企業管理者。原因很簡單,他不能很好地處理對下屬的授權關係。
這不是無的放矢,諸葛亮這個人,可以說真的是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矣”,他處理國大事,雖然日理萬機,但卻事必躬親。雖然最後精力有限,他也肯授權給人,把自己的很多治國之方和經驗傳授給了薑維,讓其可以為自己分擔。但他始終放心不下,授權的時候“半授不授”,使薑維始終不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