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另一位經理在這方麵就做得不夠了。他因為不能積極主動地聽取下屬們的建議,導致自己的部門成了一潭死水。我們說,在這樣的情形下,業績能快速增長嗎?下屬們的積極性能高得起來嗎?他們能快速成長嗎?
顯然不能!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出色的管理者,他掌管的唐朝公司雖為當時最大的國企,但他卻依然奮鬥不自己,肯於積極聽取下屬們的建議。他和魏征的故事千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當政期間,聽取下屬們的建議次數很多。僅魏征一人就提出了二百多次建議,雖然李世民有時候也會不耐煩,但他還是虛心受教。這使得他的唐朝公司越來越大,成為了曆史上有名的繁華盛世。
從這些故事當中我們可以很容易明白一個道理:管理者若想培養人才,就必須製造一個能夠接受下屬意見的環境我氣氛,不隻是消極的溝通和安撫,而是在可行的基礎上要積極地推行。
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得你的部門,你的企業,在和下屬們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快速發展壯大起來。
招式52無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
《莊子》中有一段老子與陽子臣的對話,譯成白話是這樣的:
陽子臣:“假如有一個人,非常的勤奮,而且還具有果斷的行動力與敏銳深入的洞察力,那麼這個人可以做一個稱職的官員了吧?”
老子:“不可以,如果一定要用官員來說明,那麼這個人隻能做一個小官。他雖然有才能,但是卻也會被自己的才能所累,使自己很累卻又管理不好下屬。這就像是虎豹因為身上有魅力的斑紋而招致獵人的捕殺,獵狗擅長捕獵而被人拴上繩子。有時候,這樣的優點反而會束縛住了人們的手腳。”
陽子臣:“那麼您告訴我好的官員是什麼樣子的?”
老子:“好的官員可以讓眾人都知道他的好,但這些好卻又與他無關。他幫助周圍的人,使人們成長,但別人卻絲毫感覺不到他的幫助。他通過自己合理而有效的管理製度,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人。”
朋友們,明白什麼叫做無為而治了,老子其實已經給我們講的非常明白了。無為而治並非是讓管理者無所作為地去管理,而是要提高個人的修養,預先做出計劃。雖然給下屬們權力,但卻不放縱,不聽之任之,一切都要做到成竹在胸。當然,給下屬安排工作或授予權力時,要仔細斟酌,不能空大遠,而加重下屬的負擔。
懂得無為而治的管理者要隨時留心下屬的動向,及時發現下屬在自身權力範疇內出現的問題並給予解決。無為而治的管理者要懂得分離職權,為下屬創造一個寬鬆而又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
這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職責。
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懂得無為而治的管理者,必定是一個很聰明的管理者,他的企業把製度隱藏在了“無為”之後,必然可以快速發展。
有一天下午,一家玩具公司的總經理經過公司人力資源部辦公室的時候,發現其大門敞開。出於習慣,他在經過門口的時候向裏麵瞄了一眼,這一看讓他不由得勃然大怒。
辦公室裏,人事經理小王正蹺著二郎在辦公室的老板椅上閉目沉思,他麵前的桌子上“幹幹淨淨,除了一部電話及一支筆外,空無一物。這個時候正是上班時間,看到下屬如此,總經理焉有不怒之理?他滿臉不悅地走進了人力資源的辦公室。
“喂,醒醒!”總經理的嗓門變得相當的大。“你在做什麼,是在工作嗎?”他很生氣,想要看看這位上班時間偷懶的人事經理會做何回答。
出乎意料的是,小王並沒有出現他預料之中的慌亂和不知所措,而是笑著站起身來,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我在管理我的手下呀。”
“笑話!”總經理冷哼一聲,“是在夢中管理吧?”他的氣有些想往上躥,這是在管理還是在睡覺?這不是在睜著眼說瞎話嗎?
小王繼續微笑著解釋下去:“是這樣的,有個同事建議我引進一套心理測驗設備來診斷所有新員工的心理狀態,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正在考慮要不要采納。”
“這個建議倒真是不錯,可是除此之外呢?難道你除了考慮這件事情之外,不需要進行別的工作了嗎?你都在忙些什麼?為什麼你的桌子上什麼也沒有?一份文件,甚至連張紙片也沒有?”總經理的聲音更高了。
“總經理,我的手下不是那些建築工地的民工,也不是那些隻會抄抄寫寫的菜鳥,他們都有很強的能力。我給他們的權力是除了例行業務之外,都可以在權力範圍之內自行決定一些事務。老實說,我是讓他們替我分去了自己肩上的擔子。當然,在每天上班之後,我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排出當天工作的輕重次序表,然後授權,去交給他們處理。我給了他們權力,也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好那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