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結城豐太郎果斷地進行金融緊縮、解禁黃金等一係列有效措施,穩定了該地的金融秩序。另一方麵,結城豐太郎著手拯救實業,他把大把的貸款給了大阪地區的紡織業,讓他們起死回生,重獲生機。
正是這些努力,讓關西地區避免了經濟危機的無情衝擊,以健康的心態展現在國人麵前,而結城豐太郎自己也獲得了良好口碑,成為日本銀行的頭麵人物。
咱們再來說安田財閥。在安田善次郎去世之後,他的大兒子安田善之助登基成為家族領袖,而他的兄弟們也在各個重要部門擔任要職。但問題是,這些兒子們都不爭氣,各個好大喜功,眼高手低,把生意弄得亂七八糟。安田善之助意識到,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大掌櫃來幫助家族走出困境了。
最後,經過井上隼之助的熱烈推薦,1921年,結城豐太郎成為安田銀行的總裁,獨攬大權。上任之後,結城豐太郎進行了兩項重要改革。
一是,大力收購有潛質的銀行,擴大安田財閥的金融版圖。僅僅一年後,安田成為日本最大的金融財團,把其他銀行遠遠地甩在後邊。
不過,買過來容易,整合起來卻困難重重。當時,經過吞並吸收,安田旗下的銀行有22家,但是都各自為政,自己玩自己的。特別是1922年,日本經濟動蕩,安田下屬的銀行都開始遭遇瘋狂的擠兌潮,一時間安田的生意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結城豐太郎決定改變這一切。他在家族內部先設立一個“銀行部”,統一製定各大銀行的規章、薪酬製度,不同意整改的家族對他們遇到的困難不予援助。
第二年,有11家銀行加入銀行部,結城豐太郎又把這些銀行整合為保善銀行,統一管理。可惜,這個計劃還沒實施,就趕上了大地震,很多銀行在震後都找不找了,所以隻能擱淺。結城豐太郎覺著“保善”這名字多半不吉利,於是乎,在地震之後,他再一次整合11家銀行,定名為“大安田銀行”。這個大銀行實力強勁,無論是存款還是貸款都在日本居於首位。
第二項改革是改變落後的人才機製。以前,安田的普通員工都跟長工似的,被老板欺壓,天不亮就幹活,領導們為了發揮員工積極性,偶爾也鑽進雞窩叫兩聲,召喚大家開工。
但是,結城豐太郎認為,應該讓每一個員工都有歸屬感,這才是一個現代企業的風範。首先,結城豐太郎優化了公司的錄用製度,大膽采用剛剛大學畢業的新人,他親自麵試,決定是否錄用。後來,活躍在安田家族各個行業的精英們幾乎都是結城豐太郎一手提拔起來的。
其次,結城豐太郎又從日本銀行等大企業中挖來了幾個中堅力量,支撐起安田家族龐大的經營版圖。這樣一來,即使結城豐太郎馬上猝死,這個家族企業依然能正常運轉下去。
後來,結城豐太郎又發明了一個“海外派遣製度”,每年讓那些優秀的年輕員工到紐約去鍛煉工作,每次臨行前,他都舉杯相送,往杯子裏撒點土,深情地說:“你們記住,你們出去不僅僅是為了取經,更重要的是為了磨礪自己,你們不僅僅是為一家銀行工作,你們要為了整個日本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句話也體現了結城豐太郎的經營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不是一個企業的領導,而是日本金融界的領袖;他不是用一個總裁的眼光來治理公司,而是站在國家的角度上來創造價值。
可惜這一點還是不能被家族領袖們所理解。很快,安田家人開始攻擊結城豐太郎獨斷專行,置家族利益於不顧。特別是安田善次郎的二兒子安田善五郎聯絡幾個保守高管,大肆攻擊結城豐太郎,發誓要把他趕出管理層。
屋漏偏逢連陰雨,1925年,安田旗下一家保險公司員工對領導不滿,發生了大罷工。安田善五郎抓住機會把責任往結城豐太郎身上狂推,媒體也跟著煽風點火,說安田內部混亂,銀行體係幾近崩潰。
接著是風起雲湧的擠兌風潮。安田善五郎聯絡家人,正式要求結城豐太郎辭職。井上隼之助起初替結城豐太郎說話,但沒有效果,最後隻能默認了。
結城豐太郎無奈之下,先跑到歐洲躲避風頭,1929年回國,正式提出了辭呈。
不過,還是那句話,是禿子總會發光的。一年後,結城豐太郎成為日本興業銀行的總裁,繼續從事著牛氣衝天的金融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