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創業團隊3(1 / 1)

3)

同樣是這群人,施凱看到的更多是他們工作中的狀態。

有時候他們會為了一個技術難題,整個團隊天天加班到深夜而毫無怨言;有時候也會因為一個問題爭得麵紅耳赤,甚至不惜拍桌子對吼;更多時候他們會為了困境互相鼓勁,為了進步而歡呼雀躍。

或許在別的老板眼裏,這是一個非常年輕,毫無經驗的雜牌軍,遊擊隊。

但在施凱眼裏,這是一個充滿激情,個性十足,能吃苦能抗壓能打硬仗的隊伍。因為這個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他親手招進來的,他們身上的每一個優缺點,施凱都了然於心。記得以前看過一段話,關於領導力的四個境界。

境界一:員工因為你的職務而服從你;

境界二:員工因為你的能力而服從你;

境界三:員工因為你的培養而服從你,他們感恩你對他們的尊重、培養與付出;

境界四:員工因為你的為人、魅力、風範而擁戴你,甚至崇拜你。

施凱看不起第一層境界的領導人,認為這是庸才,但現實卻很殘酷,生活中這種庸才領導人占了絕大多數。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盡快上升到第三層境界,希望盡自己所能,全力打造出一個好的平台,為這群優秀的年輕人創造出最好的成長空間,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施展才華與報負。

三天之後,在激烈的頭腦風暴,思想碰撞之後,這個年輕的團隊想出了三種解決方案:

第一種:進行大麵積的宣傳,增加品牌知名度。

第二種:擴招一線營銷人員,加強與線上線下等一係列關聯公司的聯盟合作。

第三種:建立渠道加盟製度。以省為單位,建立各地子品牌,收取加盟費。

無疑,第一個方法最直接最有效,但有個前提條件,需要很多很多銀子,俗稱“燒錢”。這個方法可以用,但不是現在,需要等到融資的錢進來之後展開,同時也要吸取2000年那一波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慘痛教訓。當年大筆基金湧入互聯網,天空中掉下來的餡餅砸到了很多小型創業公司,那個時候錢多得天天燒,於是各種廣告打得鋪麵告地。但事實證明,這種基本都比較短命,屬曇花一現型。

第二個方法,最難的是需要打造出一條商業利益共榮圈。把盡量多的關聯公司吸引進來,線上合作包括聊天、論壇、微博、博客等公司;線下合作包括旅遊、汽車、社團、出行、連鎖性旅館、第三方支付等公司。但如何設計這個商業共榮圈,如何讓每個合作單元都能實現互惠互利,非常考驗遊戲製定者的智慧,這將是一件浩大的工程。短時期內不能馬上奏效,屬長期工作,需靜下心來慢慢思考。

第三個方法,以現有品牌為基礎,打造出一套科學的連鎖加盟的渠道體係,盡快實現全國各省子網站的建立。這樣一來,既能帶來很好的收益,又能很快實現會員數量增加,在最短時間內提升市場占有率,打擊競爭對手。這個方式已在一些網站成功實施過,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施凱做事比較果斷,在他主意沒定之前,會廣泛聽取意見;事情一旦確定,就會變得獨裁,處理事情幹淨利落,極少中途改變計劃,也不容人置疑,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下屬堅定不移地執行他的計劃。

跟著他從美國回來的三個鐵杆同學王一博、楊聞、林玉明,多多少少都清楚他這個性格。現在除了王一博繼續負責技術之外,楊聞和林玉明已經慢慢在做職業轉型,偏向前端,一個負責市場,另一個負責營銷。這幾個骨幹人員之所以願意跟著施凱幹這麼多年,尤其是處於艱難的創業期間,幾起幾伏,仍然做到不離不棄,除了認可他的能力、認可這個項目,更多是因為施凱有一個很大的優點,仗義疏才,重感情講義氣,很有大哥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