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蘋果業務係統為什麼能在市場中勝出(1 / 2)

近年來,網絡上廣泛流傳著一個關於喬布斯的笑話:iPhone 5智能手機進入到中國市場後,用戶要求蘋果公司為產品提供四個喇叭,喬布斯滿足了用戶的要求之後;用戶要求還要有鏡子,而喬布斯則繼續為用戶提供;接下來,用戶要求還要有收音機,喬布斯同樣也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用戶提出要有手寫板的要求,喬布斯繼續滿足用戶的要求;用戶又要求提供雙卡雙待功能,喬布斯又滿足用戶的需求之後,用戶甚至要求預裝動感地帶,而此時的喬布斯口吐鮮血地說:去買山寨機吧,它可以實現你們的全部願望!

從這則笑話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種事情根本不會發生在蘋果公司身上,大多會發生在其他公司身上。一般情況下,一些人認為,在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會不遺餘力地讓研發出來的產品盡可能多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但功能越強的產品在設計方麵肯定會越負責。設計者如果隻是一味地將各種功能整合在一起,不僅達不到滿足用戶心理的要求,反而會弄巧成拙,讓用戶操作不便。很多時候,為了滿足一小部分用戶的需求,設計者必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得以實現。相反,設計者如果能夠去除掉冗餘的小功能,不僅能有效節省大量的時間以及資源,還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用戶體驗的完整性。因為很多時候,用戶期望產品具有自己想要的功能,可是用戶的期望是不確定的。也就是說,用戶實際的需求遠比他們想象的要有彈性很多。蘋果早期的計算機Lisa失敗的案例就說明產品疊加太多功能並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因此,在蘋果公司的產品研發過程中,喬布斯始終強調並貫徹的是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蘋果無論在硬件研發還是在軟件開發上,都會充分思考如何通過功能的精簡化去實現產品的簡單化,因為這樣可以給用戶帶來最簡單、最便捷的操作體驗。喬布斯認為,從用戶的心理特征來看,他們更願意對操作簡單且能快速上手的產品情有獨鍾。正因為喬布斯堅決遵循做“減法”的原則,所以才出現了iPod、iPhone、iPad等讓用戶眼前一亮的產品。

可以說,蘋果推出的iPod、iPhone、iPad以及iMac等產品以及相關的服務共同組成了一個配套係統,而且這套係統的網絡效應讓蘋果有效抵禦了來自眾多競爭對手的攻擊。業內人士認為,蘋果公司推出的不僅僅是單一的產品,而是一套以用戶為中心的機製體係,它將應用開發商、忠實的蘋果用戶、市場資源以及產業鏈等方麵都有效聚集在蘋果公司周圍,形成了一個具有眾多參與者參與的虛擬強大組織,而這個組織足以和任何公司抗衡。可以說,這就是為什麼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很難和蘋果的iPod、iPhone、iPad形成有效競爭的原因。

以手機產品舉例,從產品自身來講,雖然諾基亞公司的手機在用戶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其軟件方麵的表現卻讓用戶提不起興趣。因為激烈的市場競爭開始從單一的產品層麵轉變為係統層麵,在這種情況下,手機的本質早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而蘋果的iPhone手機不僅為軟件開發者們提供了一個成熟、便捷的開發環境以及直麵市場的路徑,還讓用戶有了更多的體驗。蘋果公司的App Store將大量程序開發者籠絡在一起,對於那些渴望靠寫程序代碼賺錢或者實現人生理想的人而言,App Store的誕生將他們實現夢想的門檻大大地降低了,幫助他們提供了一條方便且高效的軟件開發之路。加之蘋果公司擁有的數量驚人的忠實用戶群,這為開發者們的研發提供了強勁的心理動力。顯而易見,蘋果公司將網絡運營商、手機製造商、電視節目發行商、電影公司以及音樂公司等眾多媒介有效整合在App Store上,讓App Store與蘋果的產品之間的結合度進一步增強。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對軟件的需求就會得到徹底的實現,從而使用戶更加鍾情於蘋果產品。

而其他公司要和蘋果的這些產品進行競爭,首先應該建立起一個和蘋果一樣的集網絡運營商、手機製造商、電視節目發行商、電影公司以及音樂公司等眾多媒介於一體的係統。如果沒有這個係統做依托,僅僅靠幾款產品就想和蘋果的一套完整體係相競爭簡直是天方夜譚。其實,蘋果公司並沒有指望要在App Store上賺多少錢,其最大的心願是借此積攢越來越多的人氣,同時希望有更多的軟件開發者為蘋果服務,為蘋果產品提供更多令用戶眼前一亮的應用程序,將用戶的心牢牢掌控住,從而把競爭對手遠遠地甩在後麵。

此外,蘋果在資金流結算方麵會和多家信用卡公司展開密切合作,而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自己的信用卡進行網上交易。可以說,這讓用戶在感覺到便利的同時,也促進了蘋果的業績增長。比如,蘋果公司和亞馬遜網上商城、美國運通銀行、維薩信用卡以及一些服務商進行密切合作,將用戶的信箱以及信用卡信息等清楚地記錄在服務器中,實現讓用戶非常便利地在線購買應用程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