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的人生感悟(4)(2 / 2)

在我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時,一次員工大會上,我給一位公司營銷高手提出一年銷售2000萬元軟件的指標。這位員工提出需要人力和物力等方麵的資源,我當場拍板答應,於是他很有信心地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這時,我又提出多加500萬元的要求。這位員工當時猶豫了一下,馬上回答道:“就衝唐總你這麼爽快地答應了我的條件,我接了,我如果賣不到2500萬元,我把房子、車子賣了來買微軟的軟件。”

“全體員工聽著,在他賣房子、車子之前,有一個人的房子和車子會先賣掉,而他的房子和車子更值錢。這個人就是我。”我的話贏得了所有員工雷鳴般的掌聲。那位員工很感動地說:“我絕不會讓我的老板丟這個麵子!”

一年以後,他賣出了2700萬元的微軟軟件。

中國人最怕的是被感動。如果你感動了他,那麼他會為你赴湯蹈火,這是中國人的性格。而在美國作管理,你不需要感動員工,隻要按合同支付報酬就行。在中國,人們追求的不僅是金錢,還有感受。

我從來不輕視管理,因為這確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中國式的管理與西方的管理是大不相同的。缺乏規範是中國企業現今麵臨的最大問題,在中國企業中,管理太隨意、太人治了。因此在中國作管理,光有基本的製度和規範遠遠不夠,也需要一些本土化。這源於中國文化的特質。

員工滿意度

隨著國際化的意識逐漸融入國內企業,企業文化成了管理者甚至是公司普通員工都津津樂道的話題。

企業文化的概念源於歐美國家的企業,是它們在治理企業的過程中,超越管理體係和製度來管理公司時運用的一種巧妙的手段。

歐美國家的社會體係是以製度為基本的,從而也形成了歐美企業公司治理的規範體係。當然,製度的本身作用是製約,它可以讓員工達到公司要求的基本底線。隨著公司的發展、成長,特別是公司進入成熟期後,如果用純粹的製度來管理、控製企業員工,很難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管理者們就開始研究曆史,他們發現激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熱情,最有效的就是“文化”。

“文化”的威力是無窮的,是一種精神層麵的管理,西方企業管理中開始運用“文化”來激勵員工,最終形成了所謂的“企業文化”。

在2001年,第三方谘詢公司對微軟五萬名員工做抽樣調查,結果顯得出人意料(但在我的意料之中):我所領導的微軟全球技術中心員工的滿意度達到91%,位居全微軟第一,並打破了微軟的曆史紀錄。而國家教育部進行的相關調查還顯示,微軟全球技術中心被中國大學生列為最受歡迎的外企。同時,在微軟全球的五大技術支持中心中,中國技術中心的10項業務指標每一項都名列榜首。

史蒂夫·鮑爾默因此高度評價我們是“一家工作最高效、管理最完善、環境最理想的微軟技術機構”。

在中國作管理需要讓員工感受到領導的關愛,最好是讓他們有點“感動”。一旦員工被你“感動”了,那時表現出的對企業的熱愛才是真正的“文化”。

感悟之五:陽光心態

什麼叫陽光心態?

我的理解就是,永遠能看到社會的正麵,永遠看到的是未來,這就是陽光心態。隻要你擁有了這樣的心態,我相信你的人生,你的未來,你的職場,陪伴著你的一定是燦爛的陽光。

陽光心態法則:放大別人的優點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想要得到別人的喜愛,首先要去喜愛周圍的人。當你喜歡上你周圍的人以後,你就會發現你周圍的人也在喜歡你。

剛進大學的時候,我性格不好,在同學中不受歡迎。那個時候,我不願意與別人溝通,很自私也很孤傲,看不起任何人。後來我總結原因,發現這一切都是因為我一直不斷地在找別人的缺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當你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肯定也不會喜歡你。這就是問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