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整頓兵馬,想討伐東吳,一員大將極力勸阻,說應當先討伐魏國。此人就是翊軍將軍趙雲。趙雲先說曹操是國賊,不見劉備聽從,於是又勸說道:“曹操雖死,他的兒子曹丕卻篡奪了漢室江山,陛下應向關中進兵,扼住黃河上遊,聲討逆賊。臣料想關東的義士,必聞風響應。消滅魏國之後,東吳也就容易征服了。”劉備始終不肯聽從,經諸葛亮等人聯名上奏,才回心轉意。一天,一員大將踉蹌而入,跪在劉備麵前,放聲大哭。劉備一瞧,是車騎將軍張飛,不禁潸然淚下。張飛邊哭邊說:“桃園的誓言,陛下怎麼能忘記?為何不替二哥報仇?”劉備回答說:“朕早就想討伐東吳,可百官都說應先討伐魏國,所以才拖延到現在。”張飛很著急:“陛下不去,我願意獨自前往。”劉備說:“我怎麼忍心讓你一人前去呢?我這就與你一起討伐東吳,你趕快回閬州去,帶兵與我會合。我還要勸誡你一句,千萬不要無故怪罪部下,你如果懲治了他們,就不要再讓這些人留在你左右。”張飛領命離去。從此劉備進攻東吳的態度堅決,無論何人進諫,他都一概拒絕。劉備留下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劉禪,防守成都,自己率軍東下。
當時黃忠已死,馬超鎮守涼州,隻有趙雲是老將,劉備因他上諫阻止東征,不讓趙雲作前鋒,隻讓他運輸軍糧,作為後應。益州從事秦宓極力勸諫,說天時不利,恐怕會有所閃失。劉備聞聽此言,十分惱怒,將秦宓抓進獄中囚禁起來。隨後,劉備領兵向東,直指秭歸。途中接到從閬州送來的書信,劉備以為是張飛派人送來的,取過來一看,署名是張飛營內的都督,不禁驚詫道:“難道張飛已經死了嗎?”忙展信一閱,果然是張飛遷怒左右,被手下張達、範強害死。張達和範強害死張飛後,拿著張飛的人頭投奔東吳去了。劉備放聲大哭,部將再三勸說,劉備才收住眼淚,追諡張飛為桓侯。當時張飛的長子張苞已死,劉備就令張飛的次子張紹襲封。
劉備正下詔撫恤,忽然東吳派人送來了一封信,是南郡太守諸葛瑾寫的。劉備打開一看,十分惱怒,就將信扔在地上,下令將來使斬首。部將上奏說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並且諸葛瑾是丞相的兄長,更應顧全大局,從寬發落。劉備這才將來使遣回。原來,孫權得知劉備領兵到來,勢力強盛,料知劉備有心報複,於是命諸葛瑾寫信求和。有人說諸葛瑾不可靠,恐怕將會借此機會投降蜀地,孫權搖頭說:“我與諸葛瑾是生死之交,以前孔明來東吳,我派他留住孔明,諸葛瑾說弟弟不會留在東吳,就像他不會投奔劉備一樣。諸葛瑾肯定不會有二心!”後來諸葛瑾派人稟報,說蜀國不想講和。不久,張達、範強又獻上張飛的人頭,孫權隻好接收。孫權想事已至此,肯定無法講和,於是派部將李異、劉阿等率兵四萬,前往秭歸。然後向魏國稱臣,並送於禁等人回魏國。魏王曹丕同意孫權歸附,群臣競相道賀,隻有侍中劉曄進諫說:“孫權無故乞降,必定是因為蜀兵大舉進攻東吳,他擔心難以抵擋,又害怕我軍乘機進攻。現在不如派兵襲擊江東,蜀攻外、我攻內,吳國必定滅亡。到那時,蜀國孤立無援,怎能長久呢?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妙計啊。”曹丕回答說:“孫權既然投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討伐他呢?這樣做豈不是令天下人恥笑?”於是沒有聽從劉曄,遣回吳使,並派太常邢貞到吳地封孫權為吳王。
邢貞到了江東,孫權率領百官,親自出城迎接。邢貞昂然前來,見了孫權,並不走下馬車。此舉惹惱了吳長史張昭,張昭厲聲斥責道:“你竟敢妄自尊大,藐視我江南,你以為我江南真的不敢殺你嗎?”邢貞於是下馬車,和孫權一同入城,宣讀詔書。吳中郎將徐盛在旁邊,氣憤地說:“我非但不能為國家滅掉魏國,吞並蜀國,還令主上受到委屈,真是可恥啊!”邢貞聽了徐盛的話,暗自感歎道:“江東有這樣的將相,應當不會長久屈居於人下。”孫權盛情款待邢貞,邢貞在東吳居住了三天,告辭離去。孫權又派中大夫趙谘到魏國謝恩。趙谘見了曹丕,曹丕問道:“吳王是什麼樣的人呢?”趙谘回答:“聰明仁智,具有雄才大略。”曹丕微笑著說:“這也過於誇大了。”趙谘又說:“並非是我誇大,他能重用魯肅,提拔呂蒙,取得荊州,占據三州,現在又能屈身於陛下,難道不是一個英明的人嗎?”曹丕又問:“吳地可以被征服嗎?”趙谘嚴肅地說:“大國有雄兵,小國也有抵禦的妙計。”曹丕說:“吳不畏懼魏嗎?”趙谘答道:“吳國擁兵百萬,何必畏懼他人?”曹丕又說:“像你這樣有才能的人,吳國有幾人?”趙谘應聲說:“聰明豁達的,大約有八九十人,像我這樣的,不計其數。”曹丕於是說:“你真是不辱使命。”接著下令厚待趙谘,過了一天才把他遣回去。曹丕不想幫助吳國,仍舊按兵不動。吳將李異、劉阿等人走到秭歸,與蜀將吳班、馮習相遇,吳軍戰敗退回。
孫權得知後,不免驚慌,暗想營中大將,隻有陸遜才智過人,於是封陸遜為大都督,讓他率同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宋謙、鮮於丹、孫桓各將,領兵五萬,抵擋劉備。陸遜以資望太淺為由推辭,孫權準許他見機行事,先斬後奏,陸遜這才領命出發。孫桓與孫權同族,父親名叫孫河。孫桓二十五歲時就被封為安東中郎將,他相貌魁梧,非常勇猛。此次跟隨陸遜西行,願做前鋒,陸遜慨然答應。孫桓就帶領偏師趕到彝陵,遇到蜀國的將領吳班,吳班見孫桓氣勢凶猛,於是領兵退下,把孫桓引誘到一個狹小的地方,然後吹響號角,蜀兵漫山遍野地向孫桓殺來。孫桓雖然英勇,畢竟寡不敵眾,被蜀國的士兵團團圍住。孫桓率領部下拚命戰鬥,正在危急關頭,朱然領兵過來支援,孫桓才得以殺出重圍,逃回彝陵。吳班領軍前進,把城圍住,孫桓讓朱然向陸遜求救,陸遜不肯發兵。眾將都請求說:“孫桓是吳王的族人,如今被敵兵圍困,我們怎麼能見死不救呢?”陸遜答道:“彝陵易守難攻,孫桓又深得人心,定能堅守,不致發生意外。待我出兵打敗劉備,孫桓自然就解圍了。”眾將又說:“都督想與劉備交戰,請立即傳令,我們即刻前往。”陸遜微笑道:“且慢。”眾將說:“既不解救彝陵,又不攻打劉備,難道要等蜀國自己撤兵嗎?”陸遜說:“我自有妙計。你們要守住各自的營寨,阻止敵人前進,不能違抗我的命令。”眾將於是退下。韓當、徐盛等都是老將,心裏本來就輕視陸遜,見他逗留不前,更加煩悶,都私下感歎:“任用這個書生為都督,江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