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東吳的宮廷之爭(2 / 3)

陸遜的兒子陸抗擔任建武校尉,孫權召陸抗進宮詢問。陸抗極力陳述父親的苦衷,聲淚俱下。孫權稍稍省悟,才知孫霸、楊竺所言不真,從此,孫霸也沒有以前得寵了。後宮中的潘夫人正值大好年華,深受恩寵,眼見孫和、孫霸失寵,正好乘機獻媚,為兒子孫亮謀取儲君的位置。她先是與全公主拉攏關係,又讓全公主的侄孫女全氏嫁給自己的兒子。二人每天在孫權麵前詆毀孫和、孫霸,要孫權改立幼子孫亮。孫權受寵妃、愛女的蠱惑,想廢掉孫和,冊立孫亮。他私下對侍中孫峻說:“兄弟不和睦,恐怕要重蹈袁氏的覆轍。如果朕不想辦法預防,將後患無窮。”孫峻是孫權的叔叔孫靜的曾孫,他的姐姐是全尚的妻子,全尚的女兒是孫亮的妻子,所以孫峻當然偏袒孫亮母子,讚成孫權的提議。孫權因廢立儲君是大事,難免遭人誹謗,就又拖延了好幾年。

赤烏十二年,右大司馬全琮病死,全公主再次成了寡婦。她年近四十,依然善淫,見孫峻正值壯年,身材偉岸,她就多次勾引,與他私通。二人暗中綢繆,決定將太子孫和除去,改立孫亮。孫峻侍奉孫權時,常常誣蔑太子,孫權於是將太子孫和幽禁起來。驃騎將軍朱據、尚書仆射屈晃上疏阻止,不見聽從。二人將自己捆綁起來,連日到宮中請求赦免太子,孫權還是不答應。無難營軍督陳正、五營軍督陳象上疏勸諫,反而被誅族。朱據與屈晃也被推到殿外,分別杖責一百下,朱據被貶為郡丞,屈晃被罷免。緊接著太子孫和被貶為平民,遷居故鄣。魯王孫霸被處死。孫霸的私黨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人全部被誅殺。孫權改立孫亮為太子,冊封孫亮的母親潘氏為皇後。

潘皇後如願以後,漸漸驕橫起來,與之前的柔媚迥然不同。孫權瞧透之後,猛然醒悟,這才知道太子孫和無辜,因此心生憐惜。那年八月初一,天空忽然刮起大風,江海洶湧,平地上水深八尺,鬆柏全部被拔起,一直飛到建業城南門外,倒插在路旁。孫權因此受到驚嚇,大病一場,一個月不能處理政事。到了仲冬,病情好轉,孫權親自到南郊祭祀,途中又受到風寒的侵襲。回宮以後,再次患病,想召孫和進宮服侍,全公主及侍中孫峻、中書令孫弘極力勸阻,孫權不得已,隻好將此事擱置。

挨過殘年,孫權一病不起。令前太子孫和為南陽王,居住在長沙;王夫人的兒子孫休為琅玡王,居住在虎林。孫權有一個兒子名叫孫奮,是後宮仲姬所生,年齡比太子孫亮稍大,孫權封他為齊王,讓他住在武昌。過了一個多月,孫權病情好轉,改元神鳳。不料皇後潘氏突然死亡,孫權忍著病痛前去探視,見潘氏脖子上有瘀痕,料知其中有內情,便令左右秘密調查。原來,潘皇後對待下人極為殘暴,下人都有怨言。她見孫權病危,就派宮人出去詢問中書令孫弘,調查呂皇後專製的事。宮人認為潘皇後如果親政,必定喜歡殘殺別人,不如先下手為強,等她夜裏睡熟後,將她勒死。孫權知道潘皇後咎由自取,但看到她慘死的情景,不免悲傷,就將參與行凶的宮人殺死幾個。此後,孫權心緒不寧,病情日益嚴重。又拖延了兩三個月,氣絕身亡,享年七十一歲。

太子太傅諸葛恪、太常滕胤、中書令孫弘、侍中孫峻、將軍呂據,受孫權遺命讓太子孫亮繼位。孫弘與諸葛恪水火不容,想假傳詔令誅殺諸葛恪,就與孫峻商議。孫峻反將此事報告諸葛恪,諸葛恪引誘孫弘過來商議國事,伺機把他殺死。不久,東吳為孫權發喪,追諡孫權為大帝。孫亮繼位後,改元建興,提升諸葛恪為帝太傅,滕胤為衛將軍,領尚書事,孫峻等人都加官晉爵。

諸葛恪是諸葛瑾的長子,才能不凡。孫權聽了他的大名之後,立即召見。他想試一試諸葛恪的才能,就派人牽來一頭驢,用筆寫上:“諸葛子瑜”。子瑜就是諸葛瑾的字。諸葛瑾的臉長得像驢,所以孫權才這樣戲弄他。諸葛恪下跪請求:“乞求賜給我筆,讓我添上兩個字。”孫權將筆賜給諸葛恪,諸葛恪在“諸葛子瑜”後麵添上“之驢”二字,在座之人無不暗暗稱奇,孫權也很讚賞他,把驢賜給諸葛恪。諸葛恪年僅弱冠,便被封為騎都尉。不久,又被提升為撫越將軍,討平山越之後,又擔任威北將軍,受封都鄉侯。諸葛瑾病死之後,諸葛恪自恃才智過人,毫不謙讓。丞相陸遜寫信勸誡,諸葛恪一點也不收斂。陸遜去世後,諸葛恪被提升為大將軍,管理陸遜的部下,在武昌駐紮。

孫權病危時,下令讓諸葛恪為首輔。諸葛恪為了籠絡人心,就免去關稅,廣施恩德,因此遠近歡騰。他還派人修築了東興堤,在左右靠山的地方建下兩座城池。東興堤在巢湖東麵,諸葛恪擔心湖水泛濫,所以才聚眾重修,派全端、留略二將分別駐守在兩座城池。又因孫休、孫奮二王的封地瀕臨江水,關係重大,諸葛恪擔心他們叛變,就將琅玡王孫休遷封到丹陽,齊王孫奮遷封到豫章。孫奮不肯,諸葛恪就寫信恫嚇,孫奮無奈,隻得搬遷。諸葛恪的同族叔叔諸葛誕,在魏國做征東將軍,聽說吳國建造大堤,修築城池,立即上報此事,請求首先討伐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