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隴右守將徐質上報,說已經將蜀國大將張嶷殺死,蜀兵已退。司馬師正好借機留住弟弟,與他商議廢帝的事情。司馬昭的狠毒不亞於兄長,自然讚同。司馬師入朝對群臣說:“如今主上荒淫無道,聽信讒言,幾乎與漢朝的昌邑王一樣昏昧。如果再這樣下去,必定危害社稷,請問你們有什麼看法?”群臣都畏懼司馬師,隻好隨聲附和:“霍光廢掉昌邑王,就是為了安定社稷。我們願意聽從你的命令。”司馬師高興地說:“你們既然這樣說,我又怎麼敢逃避責任呢?”說著,就從袖子裏取出奏折,讓眾人署名。奏折是呈給太後的,上麵說曹芳如何昏愚,如何淫亂,群臣明知都是謊話,但違抗司馬師的命令,必定會被誅殺,隻好依次署名。司馬師把奏折呈入永寧宮,郭太後本不想幹預外政,看到奏折後默然不語。司馬師在朝堂上等候消息,並與群臣商議,要迎立彭城王曹據為儲君。可過了好久也不見有郭太後的命令到來,司馬師再派大鴻臚郭芝進去詢問。
郭芝趕到永寧宮,見郭太後與曹芳對坐,滿麵愁容。郭芝對曹芳說:“大將軍想廢掉陛下,改立彭城王。”郭太後說:“待我見到大將軍後,重新商議。”郭芝很生氣:“郭太後不能教好自己的兒子,如今大將軍已與群臣商議好了,你還有什麼話說?”太後淚流滿麵。不一會兒,又有人趕到,把齊王的官印交給曹芳,令他去做藩王。曹芳自知無法挽回,就辭別太後,與郭芝一同到殿堂辭別百官。有幾個忠厚的官員,送了曹芳一程。太尉司馬孚十分悲傷,其餘人也欷歔不已。司馬師卻十分高興,又派郭芝去索要禦璽。郭太後對郭芝說:“彭城王曹據是武帝的兒子、先皇的叔叔,如果立他為帝,試問我該怎麼辦呢?如果明帝從此絕後,想必大將軍心裏也不安,我認為不如迎立高貴鄉公曹髦。曹髦是文帝的長孫、明帝的侄子,可以繼承大統。你回去與大將軍商議,然後再來稟報我。”郭芝聽了,不便駁斥,便出去稟告司馬師。司馬師同意了,讓郭芝去稟明太後,但仍索要禦璽。郭太後說:“高貴鄉公小時候,我曾見過他,既然由他繼位,我親自把禦璽交給他就是了。”郭芝出去報告司馬師,司馬師於是派人拿著符節,迎進高貴鄉公曹髦。然後肅清宮廷,降王皇後為齊王妃,讓她出宮居住。
曹髦是明帝的弟弟,東海定王曹霖的兒子,正始五年,受封為高貴鄉公,那時年僅十四歲。他到達洛陽後,群臣都到西掖門迎接,曹髦下車還禮,禮官說不必還禮,曹髦嚴肅地說:“我也是臣下,如今太後召我過來不知何事,怎能見了群臣不還禮呢?”說著,走進殿堂。郭太後早已得知,在太極殿東堂候著,等曹髦行過禮之後,囑咐幾句,便把禦璽交給他。曹髦再三推辭,不得已才將禦璽收下。然後朝見百官,改嘉平六年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
這時,揚州都督毌丘儉與刺史文欽借口討逆,渡河而來。司馬師正在治療眼病,聽到這個消息,急忙召河南尹王肅、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鍾會等商議軍情,並對他們說:“我本想親自征戰,可惜眼疾還沒有痊愈,不能前去。”鍾會起身答道:“大將軍如果不親自出戰,恐怕一時難以掃平逆賊。”王肅等也讚成鍾會的提議,司馬師說道:“既然你們勸我親征,我也顧不上眼病了。”於是命弟弟司馬昭兼領中軍,暫時管理朝政,令荊州刺史王基為監軍,向東進發。王基向司馬師獻計:“淮南百姓並非真想叛亂,隻不過是受了毌丘儉等人的威脅。大軍一到,他們必定瓦解,我願意做前鋒,前去平反叛亂。”司馬師點頭同意,王基日夜兼程,先把南頓城占住。
王淩死後,毌丘儉為後任,治理揚州。他與夏侯玄、李豐關係很好,夏侯玄、李豐被誅殺後,毌丘儉很不安心,就與刺史文欽結交。文欽本與曹爽是同鄉,曹爽很器重他。曹爽與夏侯玄、李豐同時被司馬氏陷害,所以文欽、毌丘儉都很痛恨司馬氏。曹芳被廢,毌丘儉的兒子毌旬請求父親起兵,乘機討伐司馬氏。毌丘儉於是假借郭太後的詔令,調集兵馬,討伐司馬師。他率兵渡過淮河,走到項城時,探知王基占據南頓城,就在項城駐紮,派人帶著書信到兗州召見刺史鄧艾。鄧艾,字士載,祖籍棘陽,患有口吃,常稱自己為艾艾。他少年喪父,替別人放牛,每次見到高山,就留心觀察,當時人們都笑他癡。隻有同郡的一個官吏見他聰慧,出錢資助他上學,鄧艾最終成材。開始是太尉掾,後來遷升為尚書郎、南安太守,直至兗州刺史。他的規劃無不符合時宜,因此與鍾士季齊名。此次接到毌丘儉的書信,鄧艾隨手將信撕碎,並下令處死毌丘儉派來的人,然後立即率領一萬多人到樂嘉城,與司馬師會合。司馬師命鎮南將軍諸葛誕,由安風攻取壽春;征東將軍胡遵,由青州到宋地截住毌丘儉的退路;自己領兵接應鄧艾。
文欽襲擊樂嘉城,突然與司馬師相遇,不戰而退。文欽的兒子文鴦年僅十八歲,異常驍勇,麵對司馬師的大軍毫無懼色。並懇請文欽趁夜襲擊司馬師的大營,東西夾攻,文欽從東進,文鴦從西進。父子商議好之後,待到半夜,文鴦率領壯士衝到司馬師營前,衝殺進去。司馬師善於行軍打仗,當然有所防備,立即傳令堅守營門,不得輕舉妄動。將士雖然遵令把守,無奈營外的喧鬧聲越來越響,司馬師躲在帳中,急得眼病複發,疼痛難忍,但又不能呻吟,被子都被咬破了,好不容易才挨到黎明。文鴦專等父親到來,東西夾攻,哪知文欽竟遲遲不到,見太陽已經高高升起,隻得領兵退去。剛走了一裏多,後麵忽然來了許多追兵,領頭的是司馬班。文鴦單槍匹馬,回頭拚殺,無人敢擋,司馬師的部下紛紛後退,文鴦趁機離去。司馬班又帶領士兵追擊文鴦,文鴦接連回頭打了六七次,殺死司馬班的部下六七百人。司馬班不敢繼續進逼,文鴦才慢慢退回。文鴦在回去的途中遇到父親,問明原因,原來是文欽夜裏迷了路,文鴦很是歎惜。等到他們抵達項城時,毌丘儉已經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