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司馬師廢魏帝(3 / 3)

吳丞相孫峻聽說毌丘儉出兵,料知揚州空虛,乘機進攻壽春。諸葛誕也從安風津向壽春進軍,毌丘儉慌忙退回。文欽父子孤立無援,隻得放棄項城,逃回壽春。這時有一人從後麵追上來說:“文刺史怎麼不暫時停留幾天,為何這麼急著走呢?”文欽回頭一看,是尹大目,便罵他忘恩負義。尹大目還想再說,文欽竟拿著弓要射他,尹大目邊退邊說:“算了!算了!”說完就返回去了。其實,尹大目是有心幫助曹氏,來告訴文鴦父子,司馬師的軍隊已經攻下壽春,讓他們留在項城,靜觀形勢。文欽沒有領悟他的意思,致使尹大目白白走了一趟。文欽快到壽春時,得知城池已被司馬師占領,無奈之下,隻得投降孫峻。

毌丘儉逃出項城,想帶兵南歸,被胡遵追殺一陣,部下四處逃散。毌丘儉向北逃往慎縣。當時,毌丘儉身邊已經沒有一個士兵,他獨自到河邊休息,恰被安風津百姓張屬看見。張屬把他射死,將人頭獻給司馬師。毌丘儉的兒子毌甸沒有追隨父親,獨自逃往新安,最終也被殺死。毌甸的一些子弟相繼投奔吳軍。吳軍才到橐皋,諸葛誕已經進入壽春,孫峻料知已無能為力,就領兵退還。司馬師平定淮南後,令諸葛誕管理揚州,自己領兵回到都城。抵達許昌後,司馬師眼疾惡化,朦朧中還能看見夏侯玄、李豐、張緝等人站在麵前。他自知命不長久,無法抵達洛陽,碰巧司馬昭前來探病,便向他囑咐後事。話還沒說完,眼中鮮血直流,不一會兒就死了。司馬昭取過兄長的官印,帶領人馬,上疏稟報噩耗。曹髦令司馬昭屯兵許昌,以便援應內外。司馬昭詢問中書侍郎鍾會,鍾會勸司馬昭回去,在洛南駐紮。司馬昭不等朝廷下令,便帶兵返回。曹髦無可奈何,隻得讓司馬昭接替兄長的職位,此後大權又歸司馬昭所有。

蜀國大將薑維,得知司馬師已死,再次提議討伐魏國。大將軍張翼認為蜀地狹小,不能一直打仗,勸薑維堅守,與民休養生息。薑維不肯聽從,請到朝命後,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人率兵數萬,進兵枹罕。魏國征西將軍郭淮已死,新刺史名叫王經,缺乏謀略,他領兵出去抵抗,兩軍在洮西大戰一場。薑維讓夏侯霸繞到王經背後,前後夾攻,王經戰敗,部下死亡無數,王經不得已退回狄道城。薑維想進攻狄道,張翼又阻止說:“已經立下大功,我們要見好就收。如果繼續領兵前進,恐怕會前功盡棄。”薑維恨他阻撓,不肯聽從,仍然領軍前進。魏國征西將軍陳泰連夜趕去支援王經,在狄道城東南山上鳴鼓,點燃烽火,虛張聲勢。司馬昭升兗州刺史鄧艾為安西將軍,鄧艾領兵前來援助陳泰。薑維聽說敵兵兩路大軍到來,急忙收兵退到鍾堤。陳泰與鄧艾相會,擺下酒席,高談闊論,部將聚集在一起,都說蜀兵已退,不敢再來。鄧艾笑著說:“敵兵在洮西剛剛打了勝仗,必想乘勝再來進攻,這是其一;他屯兵漢中,容易出發,並且知道我們換了將士,更想乘機進攻,這是其二;他走水路,我們走陸路,我們勞頓,他們輕閑,這是其三;狄道、隴西、南安、祁山都是邊境,我們須四處把守,他攻擊一路就行了,這是其四。我料他不出一年,又要來了。”部將都很佩服鄧艾的深謀遠慮,競相稱讚。鄧艾屯兵祁山,每天練兵,專等敵兵到來。

一年後,曹髦改元甘露。當時是蜀漢後主劉禪延熙十九年。薑維被提升為大將軍,又從鍾堤出兵,向北到祁山。途中得知祁山有防備,改攻南安。鄧艾早已料到,領兵占據武城山,截住蜀兵的去路。因為山勢險峻,蜀兵無法攻克。薑維又想改攻上邽,傳令讓鎮西大將軍胡濟前來會師,留夏侯霸屯兵武城山,自己率領部下連夜渡過渭河,悄悄向上邽進發。走到天明,見兩邊山路崎嶇,不便急趕。正在猶豫,前鋒已回來稟報:“此地名叫段穀,穀後旗幟飄揚,恐怕設有伏兵。”薑維說:“‘段穀’這個名字不吉利,不如退兵。”於是掉頭回去。不料鄧艾卻帶兵殺來,蜀兵已經心慌意亂,再加上道路狹窄,被鄧艾一陣痛擊,殺得七零八落。薑維還盼著胡濟前來支援,哪知等了很久,援軍也沒有到來,隻好向前突圍。鄧艾領兵包圍,不讓他逃竄。薑維的部下越戰越少,幸虧夏侯霸前來援救,薑維才得以退出,奔回漢中。

這場惡戰喪失很多士兵。蜀人紛紛埋怨薑維,薑維也上疏自責,被降為後將軍,仍行大將軍事。過了一年,魏國揚州都督諸葛誕起兵討伐司馬昭。吳、蜀二國各自從東、西出兵。